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引言 | 第10-20页 |
1.1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含水率电容传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课题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1.4论文架构 | 第18-20页 |
第2章机制砂含水率电容传感器的测量装置设计 | 第20-42页 |
2.1引言 | 第20页 |
2.2含水率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20-27页 |
2.2.1常用含水率电容传感器介绍 | 第21-25页 |
2.2.2边缘效应 | 第25-27页 |
2.3基于边缘效应的含水率电容传感器测头设计 | 第27-33页 |
2.3.1含水率电容传感器的测头制作及注意事项 | 第27页 |
2.3.2含水率电容测头设计思路 | 第27-30页 |
2.3.3第一代基于边缘效应的含水率电容传感器测头设计 | 第30页 |
2.3.4测头的具体工作方式 | 第30-33页 |
2.4第二代基于边缘效应的含水率电容传感器测头设计 | 第33-38页 |
2.4.1第二代含水率电容测头的结构设计 | 第33-36页 |
2.4.2测头电容与含水率的关系 | 第36-37页 |
2.4.3成品展示与分析 | 第37-38页 |
2.5基于边缘效应的含水率电容传感器测头整体设计 | 第38-40页 |
2.5.1进料口机械结构设计 | 第38页 |
2.5.2测头底座整体设计 | 第38-40页 |
2.6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机制砂含水率电容传感器硬件电路设计 | 第42-62页 |
3.1系统总体设计 | 第42-43页 |
3.2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第43-54页 |
3.2.1电容电压转换电路 | 第43-44页 |
3.2.2CAV444芯片介绍 | 第44-48页 |
3.2.3CAV444电路参数确定 | 第48-50页 |
3.2.4TL431参考电压电路 | 第50-51页 |
3.2.5INA118芯片差分放大电路 | 第51-54页 |
3.3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第54-56页 |
3.4STM32模块电路设计 | 第56-58页 |
3.5电源电路设计 | 第58-59页 |
3.6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第4章机制砂含水率电容传感器软件部分设计 | 第62-82页 |
4.1软件开发平台介绍 | 第62-67页 |
4.1.1主程序开发平台Keil | 第62-63页 |
4.1.2PC端人机交互界面开发平台VS | 第63-65页 |
4.1.3μC/OS-II操作系统 | 第65-67页 |
4.2电容电压模块软件设计 | 第67-71页 |
4.2.1电容电压模块主程序设计 | 第67-69页 |
4.2.2采集及差分放大设计 | 第69-70页 |
4.2.3数模转换设计 | 第70-71页 |
4.3主程序软件设计 | 第71-77页 |
4.3.1主程序模块整体设计 | 第71-72页 |
4.3.2误差分析及处理 | 第72-77页 |
4.4PC端界面设计 | 第77-80页 |
4.5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5章机制砂含水率电容传感器实验设计及分析 | 第82-98页 |
5.1引言 | 第82-83页 |
5.2实验载体设计 | 第83-86页 |
5.3含水率电容传感器标定实验设计 | 第86-95页 |
5.3.1最小二乘公式拟合 | 第88-91页 |
5.3.2实验分析 | 第91-95页 |
5.4迟滞分析 | 第95-96页 |
5.5重复性分析 | 第96-97页 |
5.6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6章总结与展望 | 第98-100页 |
6.1总结 | 第98-99页 |
6.2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