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优化研究--以杭州某高校学生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内涵及功能 | 第10-11页 |
| ·人际关系的内涵 | 第10页 |
|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内涵 | 第10页 |
|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功能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调查问卷的结构 | 第14页 |
| ·访谈内容的结构 | 第14页 |
| ·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取样 | 第14-15页 |
| 第2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及特点 | 第15-25页 |
|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 | 第15-17页 |
| ·专业与大学生人际关系 | 第15-16页 |
| ·经济状况与大学生人际关系 | 第16页 |
| ·独生子女与大学生人际关系 | 第16页 |
| ·性别与大学生人际关系 | 第16页 |
| ·家庭来源与大学生人际关系 | 第16页 |
| ·年级与大学生人际关系 | 第16-17页 |
|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 第17-25页 |
| ·交往对象的开放性与选择性 | 第18-19页 |
| ·交往内容的广泛性和差异性 | 第19-20页 |
| ·交往方式的现实性与虚拟性 | 第20-21页 |
| ·交往动机的情感性与功利性 | 第21-22页 |
| ·交往效果的期待性与敏感性 | 第22-25页 |
| 第3章 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34页 |
|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 ·知心朋友相对缺乏 | 第25-26页 |
| ·师生关系淡漠疏远 | 第26页 |
| ·异性交往被动紧张 | 第26-27页 |
| ·虚拟交往过度过频 | 第27-28页 |
| ·交往动机功利趋向 | 第28页 |
|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原因分析 | 第28-34页 |
| ·个体原因 | 第29-31页 |
| ·家庭原因 | 第31-32页 |
| ·学校原因 | 第32-33页 |
| ·社会原因 | 第33-34页 |
| 第4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教育干预模式的构建 | 第34-45页 |
| ·以课堂教育为核心 | 第34-38页 |
| ·开设人际关系相关课程 | 第34-36页 |
| ·举办人际关系专题讲座 | 第36-37页 |
| ·创建体验式教学模式 | 第37-38页 |
| ·以集体教育为基础 | 第38-41页 |
| ·开发学生社团平台 | 第38页 |
| ·拓展社会实践活动 | 第38-39页 |
| ·探索班级建设机制 | 第39-40页 |
|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 第40页 |
| ·推动宿舍文化建设 | 第40-41页 |
| ·以社会教育为保障 | 第41-43页 |
| ·创设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 第41-42页 |
| ·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 第42-43页 |
| ·以个体教育为补充 | 第43-45页 |
| ·个别心理咨询是必要补充 | 第43-44页 |
| ·以专题教育为辅助 | 第44-45页 |
| 结语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附录1 | 第49页 |
| 附录2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