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1-1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 第11-14页 |
| ·土壤水分入渗模型的研究 | 第11-13页 |
| ·土壤水分入渗的试验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 ·试验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页 |
| ·试验土壤分布概况 | 第16-17页 |
| ·试验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7-19页 |
| ·试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观测内容 | 第18页 |
| ·数据分析 | 第18-19页 |
| 3 土壤物理性质与入渗结果分析 | 第19-39页 |
| ·土壤物理性质比较与分析 | 第19-30页 |
| ·土壤物理性质随土层深度变化的差异分析 | 第19-22页 |
| ·不同土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物理性质差异分析 | 第22-25页 |
| ·土壤含蓄水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30页 |
| ·土壤水分入渗 | 第30-38页 |
| ·不同土壤及利用方式下的水分入渗过程 | 第30-32页 |
| ·水分入渗特征分析 | 第32-34页 |
| ·不同土壤及不同土壤利用方式的水分入渗性能比较 | 第34-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4 Horton 和Kostiakov 水分入渗公式拟合 | 第39-44页 |
| ·Horton 公式拟合 | 第39-41页 |
| ·Kostiakov 公式拟合 | 第41-42页 |
| ·确定适用的入渗公式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4-46页 |
| ·结论 | 第44页 |
| ·建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