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后代滞育变异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1页
1 引言第11-31页
   ·滞育的类型第11-13页
   ·昆虫滞育的诱导第13-17页
     ·光周期第13-14页
     ·温度第14-16页
     ·食料第16页
     ·密度第16-17页
     ·湿度第17页
   ·滞育的维持第17-19页
     ·光周期第18页
     ·温度第18-19页
     ·地理位置第19页
     ·水分和湿度第19页
     ·密度第19页
   ·滞育的解除第19-21页
   ·昆虫滞育的地理变异第21-23页
     ·滞育率的变化第21页
     ·滞育强度的变化第21-22页
     ·临界光周期的变化第22页
     ·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反应类型的变化第22-23页
     ·滞育虫态的变化第23页
   ·昆虫滞育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第23-25页
   ·滞育的代价第25-26页
     ·繁殖机会的丧失第25页
     ·存活率的降低第25-26页
     ·亚致死效应第26页
   ·大猿叶虫的研究进展第26-29页
     ·分布及经济意义第26-27页
     ·大猿叶虫的生活史第27页
     ·大猿叶虫的生物学习性第27-29页
     ·大猿叶虫滞育的研究第29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9-3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1-34页
   ·材料第31页
     ·供试昆虫第31页
     ·食料第31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31页
   ·实验方法第31-34页
     ·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杂交F1 代的滞育诱导第31-32页
     ·光周期对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及不同地理种群杂交F1 代滞育诱导的比较第32-33页
     ·温度对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及不同地理种群杂交F1 代滞育诱导的比较第33页
     ·温度和光周期对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杂交F2 代的滞育诱导第33页
     ·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及不同地理种群杂交F1、F2 代滞育诱导的比较第33页
     ·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后代产卵量的变化第33-3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4-73页
   ·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杂交F1 代的滞育诱导第34-41页
   ·光周期对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及不同地理种群杂交F1 代滞育诱导的比较第41-53页
   ·温度对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及不同地理种群杂交F1 代滞育诱导的比较第53-62页
   ·温度和光周期对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杂交F2 代的滞育诱导第62-67页
   ·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及不同地理种群杂交F1、F2 代滞育诱导的比较第67-71页
   ·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及杂交后代产卵量的变化第71-73页
4 讨论第73-75页
   ·大猿叶虫滞育判断第73页
   ·昆虫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反应类型第73页
   ·大猿叶虫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后代的滞育变化第73-74页
   ·研究热点第74-75页
5 结论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龙江省主要耕地土壤水分入渗性能试验研究
下一篇:培肥方式对盐碱土壤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