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收费研究综述 | 第18-36页 |
·我国公路收费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18-21页 |
·我国收费制度的产生 | 第18-19页 |
·我国公路收费的发展阶段分析 | 第19-21页 |
·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的产生与发展 | 第21-23页 |
·传统高速公路收费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计重收费的产生与发展 | 第22-23页 |
·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制定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经济成本补偿理论 | 第23-24页 |
·阻塞成本补偿理论 | 第24页 |
·道路级差效益理论 | 第24-25页 |
·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的定价机制 | 第25-26页 |
·传统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制定方法综述 | 第26-29页 |
·高速公路计重收费标准制定的理论综述 | 第29-31页 |
·高速公路收费标准调整的理论综述 | 第31-35页 |
·高速公路收费标准调整的一般性理论 | 第31-33页 |
·我国现行高速公路收费标准调整制度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相关理论问题分析 | 第36-49页 |
·高速公路计重收费政策的内涵 | 第36-37页 |
·高速公路计重收费政策的价格形成机制 | 第37-39页 |
·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的作用分析 | 第39-43页 |
·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的宏观作用分析 | 第39-42页 |
·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的微观作用机理分析 | 第42-43页 |
·高速公路计重收费实施模式分析 | 第43-46页 |
·高速公路计重收费政策实施决策分析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高速公路正常装载车辆计重收费的定价方法 | 第49-63页 |
·高速公路正常装载车辆计重收费标准的数学表示形式 | 第49-50页 |
·正常装载车辆计重收费基本费率定价方法 | 第50-54页 |
·额定总重定价法 | 第51页 |
·实测总重定价法 | 第51页 |
·对比分析定价法 | 第51-54页 |
·实证分析 | 第54-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基于外部性的高速公路超限车辆补偿费率定价模型 | 第63-79页 |
·外部性基本理论 | 第63-65页 |
·外部性概念 | 第63页 |
·外部性问题的经济分析 | 第63-65页 |
·超限运输外部性分析及定量测算模型 | 第65-71页 |
·超限运输负外部性分析 | 第65-66页 |
·超限运输外部成本的测算模型 | 第66-70页 |
·超限运输正外部分析及测算模型 | 第70-71页 |
·超限车辆补偿费率定价目标分析 | 第71-72页 |
·高速公路超限车辆补偿费率的数学表示形式 | 第72-74页 |
·现有超限车辆补偿费率结构分析 | 第72-73页 |
·改进的超限车辆补偿费率结构 | 第73-74页 |
·高速公路超限车辆补偿费率定价模型 | 第74-76页 |
·算例分析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基于弹性需求网络配流的高速公路超限车辆补偿费率定价模型 | 第79-96页 |
·问题的描述 | 第79-80页 |
·相关利益主体行为分析 | 第79-80页 |
·超限补偿费率定价问题的数学描述 | 第80页 |
·货物运输业主的运输效益分析 | 第80-83页 |
·高速公路货物运输弹性需求函数关系 | 第83-85页 |
·弹性需求下货物运输均衡配流模型 | 第85-87页 |
·货物运输业主运输行为选择均衡分析 | 第85-87页 |
·弹性需求下货物运输均衡配流模型 | 第87页 |
·高速公路超限车辆补偿费率定价的双层规划模型 | 第87-88页 |
·高速公路超限车辆补偿费率定价的模拟退火求解算法 | 第88-93页 |
·模拟退火算法求解框架 | 第89-91页 |
·基于弹性需求的多类用户均衡配流算法 | 第91-92页 |
·基于模拟退火的超限车辆补偿费率定价算法 | 第92-93页 |
·算例分析 | 第93-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七章 高速公路计重收费标准的调整与实施策略 | 第96-106页 |
·计重收费标准调整的依据 | 第96-100页 |
·计重收费标准的调整时机 | 第100-103页 |
·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 第100-102页 |
·调整时机的选择 | 第102-103页 |
·计重收费标准调整的实施策略 | 第103-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八章 高速公路收费员动态最优配置模型 | 第106-113页 |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短期流量预测模型 | 第107-108页 |
·遗传神经网络 | 第107页 |
·短期流量预测算法描述 | 第107-108页 |
·基于短期流量预测的高速公路收费员动态最优配置模型 | 第108-111页 |
·高速公路收费排队模型 | 第108-110页 |
·确定收费车道数的因素 | 第110页 |
·收费员的动态最优配置 | 第110-111页 |
·高速公路收费员动态最优配置实证研究 | 第111-112页 |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短期流量预测 | 第111-112页 |
·基于交通流量的收费员动态最优配置 | 第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3-11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13-114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4页 |
附录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