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9-10页 |
·地应力的研究历史与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地应力的研究发展 | 第10-11页 |
·断层周围应力场特征研究发展 | 第11-12页 |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分析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 第12-17页 |
·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断层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基于赤平极射投影法断层应力场特征分析 | 第19-39页 |
·赤平极射投影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赤平极射投影的基本原理 | 第20-24页 |
·赤平极射投影的概念 | 第20-22页 |
·投影网简介 | 第22-23页 |
·绘制投影网的方法 | 第23-24页 |
·构造结构面的应力场分析 | 第24-29页 |
·X断裂的应力场分析 | 第27页 |
·断层的应力场分析 | 第27-29页 |
·回龙山隧道址区地质构造特征 | 第29-35页 |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 第30-32页 |
·地质构造特征 | 第32-35页 |
·回龙山隧道址区断层的应力场特征 | 第35-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断层主应力场特征的三维变换 | 第39-52页 |
·三维变换 | 第39页 |
·三维几何变换 | 第39-46页 |
·基本三维几何变换 | 第39-44页 |
·三维坐标变换 | 第44-46页 |
·三维变换后的应力场特征 | 第46-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基于围岩位移反分析构造应力场特征的数值模拟 | 第52-80页 |
·FLAC/FLAC3D基本理论 | 第52-56页 |
·FLAC/FLAC3D概述 | 第52页 |
·基本原理 | 第52-55页 |
·FLAC3D的优点与不足 | 第55-56页 |
·位移反分析概念及基本原理 | 第56-65页 |
·位移反分析 | 第56-58页 |
·位移反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58-60页 |
·待分析参数的确定 | 第60-62页 |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2-64页 |
·计算模型与反演参数的确定 | 第64-65页 |
·量测数据优化及弹塑性位移反分析 | 第65-73页 |
·量测数据初分析和优化 | 第65-66页 |
·量测数据的概率分布(概型)估计 | 第66-69页 |
·随机模糊理论 | 第69-73页 |
·基于位移量测反分析构造应力的实现 | 第73-79页 |
·回龙山隧道工程简介 | 第73-74页 |
·现场位移量测 | 第74页 |
·计算模型及边界和初始条件 | 第74-75页 |
·材料参数和样本构造 | 第75-78页 |
·隧道位移反演构造应力计算结果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断层区域应力场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 第80-92页 |
·回龙山隧道开挖与支护的数值模拟 | 第80-84页 |
·隧道计算模型及围岩参数 | 第80-81页 |
·隧道数值模拟计算的步骤 | 第81页 |
·模拟计算过程 | 第81-84页 |
·回龙山隧道稳定性分析 | 第84-91页 |
·监测点位移情况 | 第85-86页 |
·位移场分析 | 第86-88页 |
·应力场分析 | 第88-89页 |
·支护结构分析 | 第89-91页 |
·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结论 | 第92页 |
·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工作情况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