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加筋材料的发展历史 | 第11-12页 |
| ·加筋土结构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 ·双绞合六边形钢丝网加筋挡墙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4-19页 |
| ·挡墙中运用双绞合六边形钢丝网的几种结构 | 第15-17页 |
| ·双绞合六边形钢丝网加筋结构研究现状与工程应用 | 第17-19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双绞合六边形钢丝网的工程特性与加筋机理 | 第21-42页 |
| ·双绞合六边形钢丝网的工程特性 | 第21-23页 |
| ·物理特性 | 第21-22页 |
| ·力学特性 | 第22页 |
| ·长期特性 | 第22-23页 |
| ·加筋土结构加筋机理 | 第23-29页 |
| ·三种经典理论 | 第24-28页 |
| ·Juran加筋理论 | 第28-29页 |
| ·复合材料理论 | 第29页 |
| ·弹性薄膜理论 | 第29页 |
| ·双绞合六边形钢丝网拉伸试验研究 | 第29-35页 |
| ·试验简介 | 第29-30页 |
| ·试验结果 | 第30-34页 |
| ·筋材在约束条件下的变形方程 | 第34-35页 |
| ·双绞合六边形钢丝网拉拔试验研究 | 第35-40页 |
| ·试验仪器和方法 | 第35-37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 ·本章小节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双绞合六边形钢丝网加筋挡墙强度与稳定性分析 | 第42-54页 |
| ·加筋土的强度特性 | 第42-45页 |
| ·库仑理论计算法 | 第42-43页 |
| ·朗肯理论计算法 | 第43-45页 |
| ·等效附加应力法 | 第45页 |
| ·双绞合六边形钢丝网加筋挡墙承载力的确定 | 第45-47页 |
| ·双绞合六边形钢丝网加筋挡墙的稳定性分析 | 第47-53页 |
| ·外部稳定 | 第47-49页 |
| ·内部稳定 | 第49-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加筋土动本构模型与动态响应 | 第54-63页 |
| ·动荷概述 | 第54-56页 |
| ·土体的动本构模型 | 第56-57页 |
| ·土体的动模量与阻尼比 | 第57-59页 |
| ·加筋土的本构模型 | 第59-60页 |
| ·弹性模型 | 第59页 |
| ·弹塑性模型 | 第59-60页 |
| ·流变模型 | 第60页 |
| ·加筋土的动弹塑性本构模型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双绞合六边形钢丝网加筋挡墙分级加卸载模型试验及分析 | 第63-83页 |
| ·试验概述 | 第63-67页 |
| ·模型箱设计 | 第63页 |
| ·填料和筋材 | 第63-65页 |
| ·元器件布置 | 第65-67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7-82页 |
| ·侧向土压力 | 第67-72页 |
| ·垂直土压力 | 第72-74页 |
| ·筋材应变 | 第74-77页 |
| ·加卸循环荷载作用下沉降结果及分析 | 第77-82页 |
| ·小结 | 第82-83页 |
| 第六章 双绞合六边形钢丝网加筋挡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 第83-122页 |
| ·概述 | 第83-84页 |
| ·试验简介 | 第84-86页 |
| ·元器件布置 | 第84-86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86-120页 |
| ·激励与响应 | 第86-88页 |
| ·加速度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88-94页 |
| ·动位移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94-101页 |
| ·竖向动应力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101-105页 |
| ·累计变形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105-110页 |
| ·残余土压力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110-115页 |
| ·筋材应变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115-120页 |
| ·小结 | 第120-122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22-125页 |
|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第122-123页 |
| ·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123-1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5-133页 |
| 致谢 | 第133-13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