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山排水与堵水论文

典型矿山地下水环境的评价与安全防治技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3页
     ·研究背景第10-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水环境安全管理研究现状第13-14页
     ·矿山地下水环境安全防治技术研究进展第14-16页
     ·地下水污染治理与再利用第16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16-19页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16-17页
     ·技术路线第17-18页
     ·技术路线图第18-19页
第二章 水环境安全评价及防治技术的基本理论第19-29页
   ·相关概念第19-21页
     ·水环境安全第19页
     ·矿山地下水环境安全第19-20页
     ·水环境承载力第20-21页
   ·相关理论第21-24页
     ·注浆理论及其技术第21-23页
     ·同位素法判断地下水来源第23-24页
   ·水资源的安全评价方法第24页
   ·GIS地理信息系统第24-26页
   ·矿山污水处理方法第26页
   ·自然生态系统处理污水第26-28页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山东望儿山金矿地下水环境概述第29-44页
   ·山东望儿山金矿概况第29-30页
   ·水资源所处载体与介质特征第30-32页
     ·松散载体空隙介质水资源特征第30-31页
     ·构造破碎带载体脉状介质水资源第31页
     ·构造裂隙脉状含水带第31-32页
   ·地下水资源动态运移特征第32-33页
   ·矿床水文地质特征第33-42页
     ·水资源空间载体水文地质特征第33-35页
     ·坑道水文地质特征第35-37页
     ·地下水资源补给来源、迳流通道与排泄特征第37-38页
     ·矿床水资源疏干强度分析第38页
     ·矿床疏干范围与变化趋势第38-39页
     ·矿床地下水资源的水力联系与水化学特征第39-42页
   ·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基于GIS的地下水环境安全评价第44-52页
   ·概述第44页
   ·基于GIS技术的地下水环境评价方法第44-45页
     ·数字化方法第44页
     ·网格化方法第44-45页
     ·动态均衡法第45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及特征第45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第45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第45页
   ·地下水环境的评价系统分析第45-47页
     ·评价要素第46页
     ·评价模型第46-47页
   ·应用实例第47-50页
     ·研究区概况及区域划分第47-48页
     ·影响因素分析第48-49页
     ·望儿山地下水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五章 望儿山金矿地下水环境的安全防治技术研究第52-70页
   ·地下水环境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第52-54页
   ·望儿山地下水环境减灾防灾技术第54-64页
     ·矿坑水资源量的预测第54-56页
     ·井巷滴、淋、渗水防治技术第56-57页
     ·含、导水构造涌水防治技术第57页
     ·地下水环境修复与再造技术第57-58页
     ·工程揭露含、导水构造涌水防治技术第58-60页
     ·工程未揭露含、导水构造涌水防治技术第60-61页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井下放水贯通技术第61-64页
   ·被淹矿井恢复技术第64-69页
     ·地下水环境本构特征分析第64页
     ·贯通方案研究第64-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地下矿涌水疏干技术及污水防治研究第70-86页
   ·望儿山金矿地下涌水疏干技术第70-75页
     ·地下矿涌水疏干方案第70页
     ·疏干强度与可行性分析第70-71页
     ·疏干条件与疏干工程布置原则第71-72页
     ·矿床疏干方案第72-73页
     ·矿床疏干方案的设计第73-75页
   ·塌陷注浆处治断链减灾技术研究第75-79页
     ·地面塌陷的预防第75-76页
     ·注浆断链减灾技术的工程应用第76-79页
     ·防治效果评价第79页
   ·矿山地下污水的防治技术第79-84页
     ·污水来源第79-80页
     ·污染物种类第80页
     ·地下污水的防治方法第80-81页
     ·望儿山金矿地下水污水处理方法探讨第81-84页
   ·矿山地下水回用技术研究第84-85页
     ·地下水再利用第84页
     ·地下水热能回用第84-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七章 总结第86-88页
   ·全文总结第86页
   ·下一步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4页
致谢第94-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95页
 发表的论文第95页
 所获奖励情况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铝土矿575主平窿岩溶地质灾害研究
下一篇:基于Multi-agent的城市应急联动协同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