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大豆CONSTANS家族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拟南芥的模式植物特性 | 第8页 |
·植物的开花调控途径 | 第8-10页 |
·光周期开花途径 | 第8-9页 |
·其他三个开花调控途径 | 第9-10页 |
·植物开花调控途径的交互作用 | 第10页 |
·植物CONSTANS 家族基因的特性 | 第10-14页 |
·CO 的结构、分类和进化 | 第10-12页 |
·CO 的功能 | 第12-13页 |
·CO 的表达与调控 | 第13-14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2 引言 | 第16-17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7-27页 |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植物材料 | 第17页 |
·菌株及质粒 | 第17页 |
·试验方法 | 第17-27页 |
·候选基因的确定 | 第17页 |
·引物设计与PCR 扩增 | 第17-19页 |
·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 第19页 |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19页 |
·基因内含子/外显子结构分析 | 第19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19-20页 |
·PCR 产物的回收与连接反应 | 第20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0-21页 |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1页 |
·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 表达分析 | 第21-24页 |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24页 |
·拟南芥转化与筛选 | 第24-25页 |
·基因枪轰击法进行亚细胞定位 | 第25-2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7-46页 |
·大豆CO 家族基因的克隆 | 第27页 |
·大豆CO 家族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7-31页 |
·大豆CO 家族基因的结构和染色体定位 | 第31页 |
·GmCOL3基因表达模式与功能分析 | 第31-36页 |
·GmCOL3 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31-34页 |
·GmCOL3 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34页 |
·GmCOL3 在拟南芥中过表达的表型分析 | 第34页 |
·GmCOL3 过表达植株的开花时间测定 | 第34-36页 |
·GmCOL4 基因表达模式与功能分析 | 第36-38页 |
·GmCOL4 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36-38页 |
·GmCOL4 在拟南芥中过表达的表型分析 | 第38页 |
·GmCOL5 基因表达模式与功能分析 | 第38-40页 |
·GmCOL5 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38-39页 |
·GmCOL5 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39-40页 |
·GmCOL5 在拟南芥中过表达的表型分析 | 第40页 |
·GmCOL6 基因表达模式与功能分析 | 第40-42页 |
·GmCOL6 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40-42页 |
·GmCOL6 在拟南芥中过表达的表型分析 | 第42页 |
·GmCOL7 基因表达模式与功能分析 | 第42-46页 |
·GmCOL7 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42-44页 |
·GmCOL7 在拟南芥中过表达的表型分析 | 第44-46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6-50页 |
·讨论 | 第46-49页 |
·大豆的CO-like 家族基因 | 第46-47页 |
·大豆CO-like 的表达模式 | 第47-48页 |
·大豆CO-like 基因具有不同功能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ABSTRACT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