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早期强生长势小麦根系特征及其对氮素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2-31页
   ·提高氮素及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第13-19页
     ·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途径第13-16页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第16-19页
   ·根系的生长发育规律第19-22页
     ·根系生长动态第20-21页
     ·根长和根重空间分布第21页
     ·根系深度第21-22页
     ·根系衰老第22页
   ·根系生长与氮素及水分利用的关系第22-25页
     ·根系生长与氮素利用的关系第22-24页
     ·根系生长与水分利用的关系第24-25页
   ·氮素的吸收、积累与籽粒产量品质的关系第25-26页
   ·花后干旱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第26-28页
     ·花后干旱对籽粒产量的影响第26-27页
     ·花后干旱对籽粒品质的影响第27-28页
   ·早期强生长势小麦研究进展第28-29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9-31页
第2章 不同早期生长势小麦苗期生长势差异第31-40页
 摘要第31页
 前言第31-32页
   ·材料与方法第32-33页
     ·供试材料第32页
     ·试验方案与实施第32页
     ·测定性状及方法第32-33页
     ·数据分析第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不同早期生长势小麦苗期的生物量差异第33-34页
     ·不同早期生长势小麦苗期的叶面积差异第34-35页
     ·不同早期生长势小麦苗期的根长差异第35-37页
     ·不同早期生长势小麦苗期的氮吸收量差异第37-38页
   ·结论与讨论第38-40页
第3章 不同早期生长势小麦根系性状与氮素吸收的差异第40-48页
 摘要第40页
 前言第40-41页
   ·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供试材料第41页
     ·试验方案与实施第41-42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42-43页
     ·数据分析第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46页
     ·不同早期生长势小麦地上部分性状差异第43页
     ·不同早期生长势小麦根系性状差异第43-46页
     ·不同早期生长势小麦氮吸收差异第46页
   ·结论与讨论第46-48页
第4章 不同早期生长势小麦各土壤层次中根系对标记氮利用的差异第48-56页
 摘要第48页
 前言第48-49页
   ·材料与方法第49-51页
     ·供试材料第49页
     ·试验方案与实施第49-50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50-51页
     ·计算方法第51页
     ·数据分析第51页
   ·结果与分析第51-54页
     ·不同早期生长势小麦不同土层中根性状差异第51-53页
     ·不同早期生长势小麦在不同土层中的氮吸收差异第53-54页
   ·结论与讨论第54-56页
第5章 不同早期生长势小麦根系性状及其对水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第56-64页
 摘要第56页
 前言第56-57页
   ·材料与方法第57-58页
     ·供试材料第57页
     ·试验方案与实施第57-58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58页
     ·计算方法第58页
     ·数据分析第58页
   ·结果与分析第58-62页
     ·不同早期生长势小麦根系性状差异第58-62页
     ·不同早期生长势小麦土壤水分利用差异第62页
   ·结论与讨论第62-64页
第6章 花后干旱对不同早期生长势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第64-74页
 摘要第64页
 前言第64-65页
   ·材料与方法第65-66页
     ·供试材料第65页
     ·试验方案与实施第65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65页
     ·计算方法第65-66页
     ·数据分析第66页
   ·结果与分析第66-72页
     ·不同早期生长势小麦氮素积累特性第66-70页
     ·不同早期生长势小麦籽粒产量差异第70-72页
   ·结论与讨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90页
致谢第90-91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假病斑及条锈成株抗性QTL的研究
下一篇:水稻824ys黄绿叶突变基因的图位克隆及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