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

创投机构战略选择与投资绩效--基于高阶理论和网络理论的探索研究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8页
1 绪论第18-36页
   ·研究背景第18-22页
     ·现实背景第18-20页
     ·理论背景第20-22页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22-25页
   ·关键概念的界定第25-30页
     ·创业投资与创投机构第25-26页
     ·创业投资家团队第26-27页
     ·联合投资与联合投资网络第27-30页
   ·研究基本框架第30-33页
     ·研究逻辑框架第30-31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31页
     ·章节安排第31-33页
   ·研究创新说明第33-36页
2 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第36-68页
   ·创业投资研究总体趋势第36-38页
   ·创投机构投资战略与投资绩效第38-43页
     ·从单项目投资到组合投资战略的研究演进第39-42页
     ·组合投资战略与投资绩效第42-43页
   ·研究趋势之一:对创业投资家团队的关注第43-51页
     ·从创业投资家个体层面到团队层面的研究演进第43-45页
     ·创业投资家团队研究:高阶理论的借鉴与评述第45-51页
   ·研究趋势之二:对联合投资网络的关注第51-62页
     ·从联合投资策略到联合投资网络的研究演进第51-53页
     ·联合投资网络研究:网络理论的借鉴与评述第53-62页
   ·研究趋势之三:对新兴市场的关注第62-68页
     ·新兴市场的发展与特征第62-63页
     ·中国情境下的研究及评述第63-68页
3 创投机构战略选择与投资绩效:分析框架与逻辑关联第68-88页
   ·战略选择的维度界定第68-70页
   ·战略选择特征与投资绩效第70-77页
     ·战略选择与投资对象:创新性与合法性困境第70-73页
     ·战略选择与机会集:控制权与竞争者第73-74页
     ·战略选择与投资绩效:资源多样性与匹配性第74-77页
   ·两视角的切入第77-84页
     ·作为运作主体的创业投资家团队第77-81页
     ·联合投资网络与战略实施第81-84页
   ·分析框架与逻辑关联第84-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4 创投机构战略选择与投资绩效: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第88-108页
   ·研究维度简述第88-91页
     ·创业投资家团队特征:团队背景与异质性第88-89页
     ·联合投资网络特征:网络中心性与结构洞第89-90页
     ·投资绩效的内涵:效率与效益第90-91页
   ·战略选择与投资绩效关联假设第91-93页
   ·创业投资家团队的作用机理与假设第93-100页
     ·团队背景与战略选择第93-96页
     ·团队异质性与战略选择第96-97页
     ·团队背景对战略选择与投资绩效关联的权变影响第97-99页
     ·团队异质性对战略选择与投资绩效关联的权变影响第99-100页
   ·联合投资网络的作用机理与假设第100-104页
     ·中心性对战略选择与投资绩效关联的权变影响第100-102页
     ·结构洞对战略选择与投资绩效关联的权变影响第102-104页
   ·概念模型的提出第104-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5 研究设计:数据、测度与方法第108-126页
   ·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第108-113页
     ·数据来源第108-109页
     ·收集过程第109-113页
   ·变量操作性定义与测度第113-122页
     ·解释变量及其测度第113-115页
     ·投资绩效及其测度第115-118页
     ·控制变量及其测度第118-120页
     ·变量测度小结第120-122页
   ·数据分析工具与方法第122-124页
     ·网络分析方法第122-123页
     ·统计分析工具与方法第123-124页
   ·本章小结第124-126页
6 创投机构战略选择与投资绩效:实证研究与假设检验第126-150页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126-134页
   ·模型检验第134-143页
   ·实证结果讨论第143-148页
     ·关于战略选择绩效影响的解释与讨论第143-144页
     ·关于创业投资家团队影响的解释与讨论第144-146页
     ·关于联合投资网络影响的解释与讨论第146-148页
   ·本章小结第148-150页
7 研究结论与启示第150-160页
   ·研究结论第150-152页
   ·研究的局限性第152-154页
   ·未来研究展望第154-156页
   ·实践启示第156-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83页
附录一:实地访谈概要第183-185页
附录二: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第185-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
下一篇:企业家要素增进与动态比较优势提升--一个转型经济下技术进步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