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电沉积铝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1 有机溶剂体系电沉积铝的发展 | 第12-13页 |
1.2.2 熔融盐体系中电镀铝的发展 | 第13-14页 |
1.3 铝合金复合电镀 | 第14-16页 |
1.3.1 铝合金复合镀层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2 复合电镀原理 | 第14-16页 |
1.4 石墨烯的概述 | 第16-20页 |
1.4.1 石墨烯的发现 | 第16-17页 |
1.4.2 石墨烯的结构 | 第17页 |
1.4.3 石墨烯的制备 | 第17-18页 |
1.4.4 石墨烯的性能 | 第18-19页 |
1.4.5 石墨烯的应用 | 第19-20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1.5.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20-21页 |
1.5.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 制备铝-锰-石墨烯复合镀层 | 第23-29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3-24页 |
2.1.1 实验所用材料 | 第23-24页 |
2.1.2 实验所用仪器 | 第24页 |
2.2 镀液的配置 | 第24-26页 |
2.2.1 镀液的配置 | 第24-25页 |
2.2.2 电镀装置 | 第25-26页 |
2.3 镀层的制备 | 第26-28页 |
2.3.1 工艺参数的选择 | 第26-27页 |
2.3.2 基底的预处理 | 第27-28页 |
2.3.3 电镀过程 | 第28页 |
2.4 实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探究并优化铝-锰-石墨烯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 | 第29-35页 |
3.1 上层清液对镀层制备的影响探究 | 第29-31页 |
3.2 石墨烯添加顺序对镀层制备的影响探究 | 第31-32页 |
3.3 复合镀层的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 第32-33页 |
3.3.1 正交试验综述 | 第32-33页 |
3.3.2 铝-锰-石墨烯复合镀层的正交试验方案 | 第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4 铝-锰-石墨烯复合镀层的表征与分析 | 第35-44页 |
4.1 复合镀层的SEM表征与分析 | 第35-40页 |
4.1.1 铝锰镀层与铝-锰-石墨烯镀层对比分析 | 第35-36页 |
4.1.2 复合镀层的沉积方式分析 | 第36-37页 |
4.1.3 不同石墨烯含量时的镶嵌方式分析 | 第37-38页 |
4.1.4 复合镀层的能谱分析 | 第38-40页 |
4.2 复合镀层的XRD表征 | 第40-42页 |
4.3 复合镀层的RAMAN光谱表征 | 第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5 铝-锰-石墨烯复合镀层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44-52页 |
5.1 铝-锰-石墨烯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 | 第44-48页 |
5.1.1 镀层硬度测量方法 | 第44-45页 |
5.1.2 铝-锰-石墨烯复合镀层硬度的测量 | 第45-46页 |
5.1.3 铝-锰-石墨烯复合镀层硬度的分析 | 第46-48页 |
5.2 铝-锰-石墨烯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 | 第48-51页 |
5.2.1 铝-锰-石墨烯复合镀层摩擦系数的测量 | 第48-49页 |
5.2.2 铝-锰-石墨烯复合镀层摩擦系数的分析 | 第49-5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6 综合探究铝-锰-石墨烯复合镀层的工艺参数 | 第52-63页 |
6.1 综合探究铝-锰-石墨烯复合镀层的石墨烯浓度 | 第52-56页 |
6.1.1 石墨烯浓度对复合镀层的影响 | 第52-53页 |
6.1.2 以显微硬度为指标探究石墨烯浓度对镀层的影响 | 第53-55页 |
6.1.3 以摩擦系数为指标探究石墨烯浓度对镀层的影响 | 第55-56页 |
6.2 综合探究铝-锰-石墨烯复合镀层的电流密度 | 第56-58页 |
6.2.1 电流密度对复合镀层的影响 | 第56-57页 |
6.2.2 以显微硬度为指标探究电流密度对镀层的影响 | 第57-58页 |
6.2.3 以摩擦系数为指标探究电流密度对镀层的影响 | 第58页 |
6.3 综合探究铝-锰-石墨烯复合镀层的搅拌速度 | 第58-61页 |
6.3.1 搅拌速度对复合镀层的影响 | 第58-59页 |
6.3.2 以显微硬度为指标探究搅拌速度对镀层的影响 | 第59-61页 |
6.3.3 以摩擦系数为指标探究搅拌速度对镀层的影响 | 第6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7.1 结论 | 第63-64页 |
7.2 创新点 | 第64页 |
7.3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