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鹅掌楸论文

马褂木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地理学研究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2页
 1 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第14-18页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第14页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14-16页
     ·形态学水平第14页
     ·染色体水平第14页
     ·等位酶水平第14-15页
     ·DNA分子水平第15-16页
   ·遗传多样性的度量方法第16-18页
     ·单位点度量第16-18页
     ·多位点度量(multi-locus measures)第18页
 2 系统地理学的研究进展第18-27页
   ·系统地理学的概念第18页
   ·系统地理学理论基础第18-19页
   ·种群的系统地理格局第19-20页
   ·系统地理学研究的常用基因组第20-21页
     ·cpDNA(叶绿体DNA)第20-21页
     ·mtDNA(线粒体DNA)第21页
     ·nDNA(核DNA)第21页
   ·系统地理学的应用第21-22页
     ·寻找冰期时的避难所第21页
     ·保护遗传学中的应用第21-22页
     ·估测近缘种间的歧化时间第22页
   ·系统地理学研究进展第22-27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22-24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24-26页
     ·系统地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26-27页
 3 马褂木的研究进展第27-31页
   ·地理分布特征第27-29页
   ·生殖生物学第29页
   ·交配系统第29-30页
   ·群体遗传变异第30页
   ·材性变异第30页
   ·育种与繁殖第30-31页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31-32页
第二章 马褂木种群种实性状变异研究第32-3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2-33页
   ·实验材料第32-33页
   ·实验方法第33页
   ·统计分析第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36页
   ·聚合果和种子表型性状的差异第33-35页
   ·聚合果和种子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第35页
   ·聚合果和种子性状的地理变异分析第35-36页
 3 讨论第36-38页
第三章 不同种源苗期的物候与生长节律表现的观察第38-4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8页
   ·试验材料第38页
   ·田间试验设计第38页
   ·统计分析第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8-44页
   ·不同种源幼苗物候期差异第38-39页
   ·不同种源生长节律变异第39-42页
     ·苗高的生长节律第39-41页
     ·叶片数的生长节律第41-42页
   ·不同种源幼苗生长量年份差异第42-44页
     ·不同种源生长量年份差异第42-43页
     ·不同种源幼苗的分枝数与生长量的关系第43-44页
     ·不同种源幼苗的存活率第44页
 3 结论与讨论第44-46页
   ·幼苗的物候期差异第44-45页
   ·幼苗生长节律差异第45页
   ·分枝数对幼苗生长量的影响第45页
   ·早期选择可靠性分析第45-46页
第四章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 Variation of Different Provenances of Liriodendronchinense Sarg. at Seed ling Stage第46-53页
 1 Materials and Methods第46-47页
   ·Natural conditions of test field第46-47页
   ·Tested materials第47页
   ·Experimental methods第47页
   ·Statistic analysis第47页
 2 Results and Analysis第47-51页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 variation of different provenances of L. chinense Sarg.Seedlings第47-51页
     ·Provenance variations of Pn, Tr, Gs and Ci第47-49页
     ·Provenance variation of WUE第49页
     ·Provenance variations of LCP and LSP第49-50页
     ·Provenance variation of light response curve第50页
     ·Correlation analysis among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between them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factors第50-51页
 3 Conclusions and Discussion第51-53页
第五章 马褂木种源成龄叶表型变异研究第53-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3-55页
   ·材料第53-54页
   ·方法第54-55页
   ·统计分析第5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5-58页
   ·叶片种源变异第55-57页
     ·方差分析第56页
     ·多重比较第56-57页
   ·叶片性状与地理因子偏相关分析第57-58页
 3 结论与讨论第58-60页
   ·叶片种源变异第58页
   ·叶片地理变异规律第58-60页
第六章 马褂木种群花器官变异及花粉多态性研究第60-7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0-61页
   ·材料第60页
   ·方法第60-61页
     ·花部表型性状第60页
     ·花粉萌发率第60-61页
     ·花粉扫描电镜第61页
     ·花粉透射电镜第61页
     ·统计分析第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1-66页
   ·花朵表型数量性状与花粉萌发率种源变异第61-65页
     ·花朵形态数量性状种源变异第61-62页
     ·花粉萌发率种源变异第62-63页
     ·花器官变异及花粉萌发率方差分析第63页
     ·花器官地理变异与演化规律第63-65页
   ·花粉超微结构种源差异第65-66页
     ·花粉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第65-66页
     ·花粉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第66页
 3 结论与讨论第66-71页
   ·花器官种源差异第66-67页
   ·花器官属内变异第67页
   ·花粉多态性第67-71页
 PlateⅠ第71-73页
 Plate Ⅱ第73-74页
第七章 马褂木群体遗传变异研究第74-9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4-79页
   ·实验材料第74-76页
     ·取样方法第75-76页
     ·DNA的提取第76页
   ·实验方法第76-78页
     ·EST-SSR标记的开发第76-78页
   ·数据处理第78-7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9-86页
   ·引物通用性及多态性第79页
   ·物种遗传多样性第79-80页
   ·群体遗传多样性第80-86页
     ·群体遗传分化第82页
     ·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第82-84页
     ·Mantel检验第84页
     ·平衡检验第84-86页
 3 结论与讨论第86-90页
   ·SSR引物开发、筛选及局限性第86-87页
   ·遗传多样性第87-88页
   ·遗传分化第88-89页
   ·Hardy-weinberg平衡及连锁不平衡第89-90页
第八章 马褂木系统地理学研究第90-10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1-94页
   ·实验材料第91页
   ·实验方法第91-94页
     ·PCR-RFLP检测第91-93页
     ·cpSSR检测第93-94页
   ·数据采集第94页
   ·数据分析第9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4-103页
   ·引物的通用性与多态性第94-97页
   ·cpDNA遗传多样性第97-99页
   ·cpDNA群体遗传分化第99页
   ·cpDNA群体遗传距离第99-100页
   ·叶绿体单倍型多样性第100-101页
   ·单倍型地理分布第101-103页
 3 结论与讨论第103-107页
   ·引物的通用性第103页
   ·群体遗传结构第103页
   ·单倍型系统地理格局第103-104页
   ·冰期避难所及冰期后迁移路线的推测第104-107页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107-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8页
详细摘要第118-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麻栎炭用林种源选择与关键培育技术研究
下一篇:川乌头总生物碱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