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口腔、颌面部肿瘤论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CXCL8归巢至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英文缩略词第12-13页
引言第13-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0页
    1.1 肿瘤微环境与鳞状细胞癌第15-16页
    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鳞状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2.1 BMSCs对鳞状细胞癌发生转移的作用第16-17页
        1.2.2 鳞状细胞癌对BMSCs的作用第17-18页
    1.3 BMSCs对鳞状细胞癌的趋化性及其机制第18-20页
第2章 CXCL8对BMSCs的归巢及其机制的体外研究第20-2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2.1.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0-21页
        2.1.2 细胞培养第21页
        2.1.3 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的表面抗原第21页
        2.1.4 收集条件培养基第21页
        2.1.5 免疫组织荧光染色第21页
        2.1.6 细胞趋化实验第21页
        2.1.7 RT-qPCR第21-23页
        2.1.8 ELISA检测趋化因子的分泌第23页
        2.1.9 统计学分析第23页
    2.2 实验结果第23-27页
        2.2.1 口腔鳞癌组织内可见大量的BMSCs来源细胞第23页
        2.2.2 BMSCs表面受体检测第23-24页
        2.2.3 体外BMSCs归巢至口腔鳞癌细胞第24-25页
        2.2.4 口腔鳞癌细胞系中CXCL8的mRNA高表达第25页
        2.2.5 口腔鳞癌细胞显著分泌CXCL8第25-26页
        2.2.6 CXCR2参与介导口腔鳞癌细胞对BMSCs的募集第26页
        2.2.7 CXCL8-CXCR2信号通路介导口腔鳞癌对BMSCs的募集第26-27页
    2.3 讨论第27-29页
第3章 CXCL8对BMSCs的归巢及其机制体内研究第29-3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9-31页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9页
        3.1.2 AuNC的理化性能表征第29-30页
        3.1.3 MTT法测定AuNC的细胞毒性实验第30页
        3.1.4 AuNC的细胞摄取实验第30页
        3.1.5 建立口腔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第30页
        3.1.6 成瘤后尾静脉注射BMSCs观察BMSCs归巢情况第30-31页
        3.1.7 统计学分析第31页
    3.2 实验结果第31-35页
        3.2.1 AuNC形貌与结构第31页
        3.2.2 AuNC荧光光谱第31-32页
        3.2.3 MTT法测AuNC细胞毒性第32页
        3.2.4 AuNC体外标记BMSCs第32-33页
        3.2.5 在裸鼠体内BMSCs可特异性趋化至OSCC移植瘤第33-34页
        3.2.6 体内BMSCs在内脏及肿瘤处的分布第34页
        3.2.7 BMSCs体内归巢冰冻切片结果第34-35页
    3.3 讨论第35-37页
第4章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3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硒合成菌株的筛选及产硒机理和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薄层固态转变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