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6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多级孔二氧化硅材料 | 第12-19页 |
1.2.1 多级孔二氧化硅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 第12-17页 |
1.2.2 多级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应用 | 第17-19页 |
1.3 多级孔碳材料 | 第19-27页 |
1.3.1 多级孔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 第19-25页 |
1.3.2 多级孔碳材料的应用 | 第25-27页 |
1.4 其它多级孔材料 | 第27-32页 |
1.4.1 多级孔无机材料 | 第27-30页 |
1.4.2 多级孔聚合物(高分子)材料 | 第30-31页 |
1.4.3 多级孔聚合物(高分子)/无机复合材料 | 第31-32页 |
1.5 Pickering乳液简介 | 第32-34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基于水包油Pickering乳液模板制备多级孔二氧化硅微胶囊的研究 | 第36-68页 |
2.1 引言 | 第36-3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7-44页 |
2.2.1 实验原料、仪器及设备 | 第37-39页 |
2.2.2 样品制备与合成 | 第39-43页 |
2.2.3 测试与表征 | 第43-4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4-66页 |
2.3.1 碳酸钙棒稳定的水包油乳液与二氧化硅/碳酸钙复合微胶囊 | 第44-47页 |
2.3.2 多级孔二氧化硅微胶囊的构建 | 第47-57页 |
2.3.3 机械搅拌法制备多级孔二氧化硅微胶囊 | 第57-60页 |
2.3.4 基于PVP修饰的水包油乳液制备二氧化硅微胶囊 | 第60-65页 |
2.3.5 以二氧化硅微胶囊为模板制备多孔聚二甲基硅氧烷和多孔琼脂胶 | 第65-6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三章 基于油包水Pickering乳液模板制备多级孔二氧化硅微胶囊的研究 | 第68-90页 |
3.1 引言 | 第68-6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9-74页 |
3.2.1 实验原料、仪器及设备 | 第69-71页 |
3.2.2 样品制备与合成 | 第71-72页 |
3.2.3 测试与表征 | 第72-7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4-89页 |
3.3.1 碳酸钙棒稳定的油包水乳液与二氧化硅/碳酸钙复合微胶囊 | 第74-76页 |
3.3.2 多级孔二氧化硅微胶囊的构建 | 第76-85页 |
3.3.3 机械搅拌法制备多级孔二氧化硅微胶囊 | 第85-87页 |
3.3.4 以二氧化硅微胶囊为模板制备多孔聚二甲基硅氧烷和多孔琼脂胶 | 第87-8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四章 一锅法制备具有多级孔结构的二氧化硅微胶囊或微球 | 第90-114页 |
4.1 引言 | 第90-9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1-94页 |
4.2.1 实验原料、仪器及设备 | 第91-93页 |
4.2.2 样品制备与合成 | 第93-94页 |
4.2.3 测试与表征 | 第9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4-112页 |
4.3.1 碳酸钙棒稳定的油包水乳液与二氧化硅/碳酸钙复合微胶囊 | 第94-97页 |
4.3.2 多级孔结构二氧化硅微胶囊或微球 | 第97-104页 |
4.3.3 PVP对合成多级孔结构二氧化硅微胶囊或微球的影响 | 第104-109页 |
4.3.4 二氧化硅/金纳米粒子复合微球 | 第109-11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五章 多级孔碳材料的构建及其电化学性能的探索性研究 | 第114-130页 |
5.1 引言 | 第114-11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15-120页 |
5.2.1 实验原料、仪器及设备 | 第115-117页 |
5.2.2 样品制备与合成 | 第117-119页 |
5.2.3 测试与表征 | 第119页 |
5.2.4 电化学性能评价 | 第119-12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20-129页 |
5.3.1 多级孔碳材料 | 第120-127页 |
5.3.2 多级孔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127-12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30-132页 |
6.1 全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 第130-131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57页 |
致谢 | 第157-159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或投寄的学术论文 | 第159-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