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3页 |
·制粉过程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制粉过程工艺 | 第14-15页 |
·制粉过程建模 | 第15-17页 |
·数据建模 | 第15-16页 |
·机理模型 | 第16-17页 |
·混合模型 | 第17页 |
·制粉过程检测技术 | 第17-21页 |
·负荷检测 | 第18-21页 |
·煤粉细度检测 | 第21页 |
·制粉过程控制 | 第21-23页 |
·切换控制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规则控制在工业过程控制中应用研究现状 | 第26-30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30-33页 |
第2章 氧化铝回转窑制粉过程控制现状分析 | 第33-51页 |
·氧化铝回转窑制粉过程的设备组成与工艺流程 | 第33-35页 |
·制粉过程的工艺指标 | 第35-37页 |
·制粉过程控制目标 | 第37-38页 |
·制粉过程的动态特性分析 | 第38-47页 |
·煤粉细度与磨机负荷之间的动态特性分析 | 第38-42页 |
·磨机负荷和磨机出口温度与给煤量之间的动态模型及动态特性分析 | 第42-47页 |
·制粉过程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第47-50页 |
·负荷设定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第47-48页 |
·负荷控制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3章 氧化铝回转窑制粉过程智能控制方法 | 第51-101页 |
·控制目标 | 第51-52页 |
·控制策略 | 第52-60页 |
·控制思路 | 第52-54页 |
·控制结构和功能 | 第54-60页 |
·磨机负荷设定结构和功能 | 第55-58页 |
·磨机负荷切换控制结构和功能 | 第58-60页 |
·入口负压PI控制和出口温度PI控制结构和功能 | 第60页 |
·控制算法 | 第60-100页 |
·磨机负荷设定算法 | 第61-79页 |
·磨机负荷预设定模型 | 第61-67页 |
·煤粉细度软测量模型 | 第67-73页 |
·磨机负荷设定反馈补偿模型 | 第73-79页 |
·磨机负荷智能切换控制算法 | 第79-98页 |
·切换机制 | 第80-83页 |
·负荷PI控制器 | 第83-88页 |
·负荷与温度协调控制器 | 第88-91页 |
·基于规则推理的过负荷控制器 | 第91-98页 |
·磨机入口负压PI控制和磨机出口温度PI控制 | 第98-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4章 制粉过程智能控制系统研发 | 第101-131页 |
·智能控制系统结构和功能 | 第102页 |
·硬件平台 | 第102-106页 |
·PLC控制系统 | 第103-104页 |
·设定与监控计算机 | 第104页 |
·执行机构与检测装置 | 第104-106页 |
·系统网络及通讯 | 第106页 |
·软件平台 | 第106-107页 |
·智能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 第107-129页 |
·智能控制软件结构和功能 | 第107页 |
·负荷设定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 第107-116页 |
·功能设计 | 第107-109页 |
·负荷智能设定软件程序流程图 | 第109-114页 |
·负荷设定软件界面 | 第114-116页 |
·过程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 第116-122页 |
·功能设计 | 第116-118页 |
·过程控制软件流程图 | 第118-122页 |
·负荷控制切换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 第122-126页 |
·功能设计 | 第122页 |
·负荷控制切换软件程序流程图 | 第122-123页 |
·规则建立与调试界面 | 第123-126页 |
·过程监控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 第126-129页 |
·功能设计 | 第126-128页 |
·监控界面 | 第128-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第5章 工业应用 | 第131-145页 |
·制粉系统描述 | 第131-133页 |
·控制系统设计 | 第133-135页 |
·应用验证研究 | 第135-142页 |
·磨机负荷智能设定 | 第135-137页 |
·磨机负荷切换控制 | 第137-142页 |
·应用效果分析 | 第142-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结束语 | 第145-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5页 |
致谢 | 第155-157页 |
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57-159页 |
作者简介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