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24页 |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 1.2 氧化亚铜概述 | 第11-15页 |
| 1.2.1 氧化亚铜基本特性 | 第11页 |
| 1.2.2 氧化亚铜的应用 | 第11-13页 |
| 1.2.3 氧化亚铜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 1.3 石墨烯概述 | 第15-18页 |
| 1.3.1 石墨烯的基本性质 | 第15-16页 |
| 1.3.2 石墨烯的应用 | 第16-17页 |
| 1.3.3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第17-18页 |
| 1.4 氧化亚铜/石墨烯复合材料概述 | 第18-20页 |
| 1.4.1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 第18页 |
| 1.4.2 氧化亚铜/石墨烯复合材料 | 第18-20页 |
| 1.5 光电响应简介 | 第20-22页 |
| 1.5.1 光电响应机理 | 第20-22页 |
| 1.5.2 光电响应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22页 |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2-24页 |
| 1.6.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 1.6.2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2 Cu_2O材料合成与光电响应器件的制备 | 第24-33页 |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 2.2 Cu_2O/rGO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25-27页 |
| 2.2.1 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25页 |
| 2.2.2 材料的合成 | 第25-27页 |
| 2.2.3 基于Cu_2O/rGO纳米颗粒复合物光电响应器件的制备 | 第27页 |
| 2.3 Cu_2O/rGO纳米线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27-30页 |
| 2.3.1 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27-28页 |
| 2.3.2 材料的合成 | 第28-29页 |
| 2.3.3 基于Cu_2O/rGO纳米线复合物光电响应器件的制备 | 第29-30页 |
| 2.4 表征手段 | 第30-32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3 Cu_2O/rGO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表征和光电响应研究 | 第33-42页 |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 3.2 Cu_2O纳米颗粒及Cu_2O/rGO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34-38页 |
| 3.2.1 XRD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 3.2.2 SEM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 3.2.3 EDS&mapping结果分析 | 第36页 |
| 3.2.4 FTIR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 3.2.5 UV-vis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 3.2.6 PL结果分析 | 第38页 |
| 3.3 基于Cu_2O纳米颗粒及Cu_2O/rGO复合材料的光电响应研究 | 第38-40页 |
| 3.3.1 I-V曲线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 3.3.2 I-T曲线结果分析 | 第4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4 Cu_2O/rGO纳米线复合材料的表征和光电响应研究 | 第42-52页 |
| 4.1 引言 | 第42-43页 |
| 4.2 Cu_2O纳米线与Cu_2O/rGO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43-48页 |
| 4.2.1 XRD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 4.2.2 XPS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 4.2.3 SEM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 4.2.4 TEM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 4.2.5 FT-IR结果分析 | 第47页 |
| 4.2.6 UV-vis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 4.2.7 PL结果分析 | 第48页 |
| 4.3 基于Cu_2O纳米线及Cu_2O/rGO复合材料的光电响应研究 | 第48-50页 |
| 4.3.1 I-V曲线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 4.3.2 I-T曲线结果分析 | 第5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 附录 | 第63页 |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3页 |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奖项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