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5-26页 |
1.3.1 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整体评价研究 | 第16-18页 |
1.3.2 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与房地产关系研究 | 第18-20页 |
1.3.3 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与农民工关系研究 | 第20-21页 |
1.3.4 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问题研究 | 第21-23页 |
1.3.5 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进路研究 | 第23-26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6-2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6-2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27-29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27-28页 |
1.5.2 研究不足 | 第28-29页 |
第2章 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概述 | 第29-45页 |
2.1 住房公积金制度相关概念 | 第29-33页 |
2.1.1 住房公积金制度内涵 | 第29页 |
2.1.2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性质 | 第29-30页 |
2.1.3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特点 | 第30-32页 |
2.1.4 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机理 | 第32-33页 |
2.2 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变迁 | 第33-36页 |
2.2.1 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初步探索阶段 | 第34-35页 |
2.2.2 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进阶段 | 第35页 |
2.2.3 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完善发展阶段 | 第35-36页 |
2.3 中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 | 第36-38页 |
2.4 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作用 | 第38-45页 |
2.4.1 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楼市调控中的作用 | 第38-40页 |
2.4.2 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 | 第40-41页 |
2.4.3 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承担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作用 | 第41-45页 |
第3章 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现状——以大庆市为例 | 第45-67页 |
3.1 中国住房公积金业务整体现状 | 第45-51页 |
3.2 中国住房公积金现状实证分析..以大庆市为例 | 第51-67页 |
3.2.1 大庆市住房公积金制度执行情况分析 | 第51页 |
3.2.2 大庆市住房公积金归集情况分析 | 第51-58页 |
3.2.3 大庆市住房公积金扩面情况分析 | 第58-62页 |
3.2.4 大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运用情况分析 | 第62-67页 |
第4章 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 第67-81页 |
4.1 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中的制度安排问题 | 第67-72页 |
4.1.1 住房公积金的制度覆盖范围不足 | 第67-68页 |
4.1.2 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中存在不公和差异 | 第68-70页 |
4.1.3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保障作用弱化 | 第70-72页 |
4.2 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中的法律缺失问题 | 第72-75页 |
4.2.1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立法缺失 | 第72-73页 |
4.2.2 住房公积金制度法律无序 | 第73-74页 |
4.2.3 住房公积金制度法律保障力度不足 | 第74-75页 |
4.3 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中的管理服务问题 | 第75-77页 |
4.3.1 住房公积金工作人员服务理念问题 | 第75-76页 |
4.3.2 住房公积金工作人员履职问题 | 第76-77页 |
4.4 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中的资金归集使用问题 | 第77-79页 |
4.4.1 住房公积金归集面窄且覆盖率低 | 第77-78页 |
4.4.2 住房公积的归集管理过程失控 | 第78-79页 |
4.5 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中的监管漏洞问题 | 第79-81页 |
4.5.1 住房公积金存在监管漏洞 | 第79-80页 |
4.5.2 住房公积金缺乏科学监管体系 | 第80-81页 |
第5章 住房公积金制度国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81-101页 |
5.1 新加坡住房公积金制度经验借鉴 | 第81-85页 |
5.1.1 新加坡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模式 | 第81-83页 |
5.1.2 新加坡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特点 | 第83-85页 |
5.2 德国合同储蓄住房制度经验借鉴 | 第85-87页 |
5.2.1 德国合同储蓄住房概述 | 第85页 |
5.2.2 德国合同住房储蓄制度运行模式 | 第85-86页 |
5.2.3 德国住房储蓄制度的特点 | 第86-87页 |
5.3 美国住房政策经验借鉴 | 第87-91页 |
5.3.1 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政策 | 第87-88页 |
5.3.2 美国的抵押贷款担保和保险制度 | 第88-89页 |
5.3.3 税金信用计划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 | 第89-90页 |
5.3.4 美国政府的租金资助性计划 | 第90-91页 |
5.4 英国住房政策经验借鉴 | 第91-94页 |
5.4.1 英国政府对住房问题的干预 | 第91-93页 |
5.4.2 可负担房屋模式计划 | 第93页 |
5.4.3 居者有其屋的住房计划 | 第93-94页 |
5.5 国外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94-101页 |
5.5.1 提升住房公积金的重视程度 | 第94-95页 |
5.5.2 多方调控并且适当转换公积金管理中心性质 | 第95-97页 |
5.5.3 建立居民权利保障机制并且完善住房公积金运行机制 | 第97-98页 |
5.5.4 发挥市场调控作用建立住房公积金保障投资项目 | 第98-99页 |
5.5.5 通过优惠政策来调动职工存贷积极性 | 第99页 |
5.5.6 注重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金融功能 | 第99-101页 |
第6章 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对策 | 第101-125页 |
6.1 加快住房公积金制度体制改革 | 第101-104页 |
6.1.1 完善住房公积金业务运行制度 | 第101-103页 |
6.1.2 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执行力 | 第103-104页 |
6.2 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法律法规建设 | 第104-105页 |
6.2.1 提高执法水平的同时改善执法环境 | 第104-105页 |
6.2.2 用法律强制力防控信用风险 | 第105页 |
6.3 改善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水平 | 第105-111页 |
6.3.1 转变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理念 | 第105-108页 |
6.3.2 完善住房公积金业务服务流程 | 第108-110页 |
6.3.3 建设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 第110-111页 |
6.4 加快资金归集扩面工作的开展 | 第111-116页 |
6.4.1 扩大社会的制度覆盖面促进社会满意度提高 | 第111-112页 |
6.4.2 吸收自由职业者进入到住房公积金缴交队伍中来 | 第112-115页 |
6.4.3 加大扩面工作的征缴力度 | 第115-116页 |
6.5 强化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保障功能 | 第116-117页 |
6.5.1 强化贷款双向调控的同时突出住房保障功能 | 第116页 |
6.5.2 发挥住房公积金的自主保障和互助保障作用 | 第116-117页 |
6.6 加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监管 | 第117-119页 |
6.6.1 加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财政监管 | 第117-118页 |
6.6.2 建立健全群众监管体系 | 第118-119页 |
6.7 新时代住房公积金模式新探索 | 第119-125页 |
6.7.1 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模式 | 第119-121页 |
6.7.2 探索以房养老模式 | 第121-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1页 |
科研成果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