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3.3 文献综评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 论文的贡献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基本概念 | 第18-21页 |
2.1.1 财务舞弊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2.1.2 常见的舞弊方式和手段 | 第19-20页 |
2.1.3 财务舞弊的危害 | 第20-21页 |
2.2 舞弊动因GONE理论概述 | 第21-23页 |
2.3 其他相关理论概述 | 第23-25页 |
2.3.1 公司治理结构基本概念 | 第23页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4页 |
2.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4页 |
2.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佳电股份财务舞弊案例概况 | 第25-39页 |
3.1 佳电股份案例基本情况概述 | 第25-30页 |
3.1.1 公司概况及主营业务介绍 | 第25-28页 |
3.1.2 佳电股份案情回顾及处罚结果 | 第28-30页 |
3.2 佳电股份舞弊后果影响分析 | 第30-31页 |
3.3 佳电股份财务舞弊背景分析 | 第31-33页 |
3.3.1 电机行业背景分析 | 第31-32页 |
3.3.2 客户和供应商背景分析 | 第32-33页 |
3.4 佳电股份舞弊行为的识别和手段分析 | 第33-39页 |
3.4.1 舞弊识别 | 第33-37页 |
3.4.2 舞弊手段分析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基于GONE理论的佳电股份舞弊动因分析 | 第39-57页 |
4.1 贪婪因子分析 | 第39-41页 |
4.1.1 管理层和会计人员道德水平低下,贪求外来投资 | 第39-40页 |
4.1.2 不愿兑现承诺,不愿支付赔偿 | 第40-41页 |
4.2 机会因子分析 | 第41-45页 |
4.2.1 公司内部控制薄弱 | 第41-45页 |
4.2.2 外部审计无效 | 第45页 |
4.3 需要因子分析 | 第45-54页 |
4.3.1 对赌压力大,为兑现承诺 | 第46-47页 |
4.3.2 财务压力大,“保牌”需要 | 第47-54页 |
4.3.3 当地政府的政绩需要 | 第54页 |
4.4 暴露因子分析 | 第54-57页 |
4.4.1 被发现和暴露的可能性较低 | 第54-56页 |
4.4.2 对舞弊者和中介机构的惩罚力度不够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基于GONE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防范对策研究 | 第57-64页 |
5.1 完善公司道德环境,遏制贪婪 | 第57-58页 |
5.1.1 构建有效约束激励机制,扼制管理层贪欲 | 第57-58页 |
5.1.2 加强员工道德水平建设,营造诚实守信企业文化氛围 | 第58页 |
5.2 完善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机制,减少舞弊机会 | 第58-61页 |
5.2.1 减少内部舞弊机会 | 第58-60页 |
5.2.2 减少外部舞弊机会 | 第60-61页 |
5.3 构建合理市场评价体系,降低不良需要 | 第61-62页 |
5.4 完善舞弊发现机制,加大舞弊机会成本 | 第62-64页 |
5.4.1 强化市场和政府的监督职能 | 第62页 |
5.4.2 优化现行审计关系,加大暴露可能性 | 第62-63页 |
5.4.3 加强对舞弊公司和中介机构的惩罚力度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