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3 本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本文的创新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会计反映经济实质理论 | 第18-20页 |
2.1.1 会计目标 | 第18-19页 |
2.1.2 会计政策选择 | 第19-20页 |
2.2 经济后果理论 | 第20-21页 |
2.3 我国《会计法》和《基本准则》关于上述理论的体现 | 第21-23页 |
2.3.1 会计记账应依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 | 第21页 |
2.3.2 会计信息应具备“可靠性”和“谨慎性” | 第21-23页 |
第三章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准则背景 | 第23-34页 |
3.1 国外准则中对权益法的规定 | 第23-27页 |
3.1.1 国际会计准则中对权益法的规定 | 第23-25页 |
3.1.2 英国会计准则中对权益法的规定 | 第25-26页 |
3.1.3 美国会计准则中对权益法的规定 | 第26-27页 |
3.1.4 小结 | 第27页 |
3.2 我国会计法规中对权益法的规定 | 第27-31页 |
3.2.1 权益法在个别财务报表中的运用 | 第28-30页 |
3.2.2 权益法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运用 | 第30-31页 |
3.3 我国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对权益法运用的异同分析 | 第31-34页 |
3.3.1 权益法在单体财务报表层面运用的异同分析 | 第31-32页 |
3.3.2 权益法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运用的异同分析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我国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4-44页 |
4.1 权益法下对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存在悖论 | 第34-35页 |
4.2 权益法下的投资收益与其他投资活动中投资收益的确认依据不同 | 第35-39页 |
4.3 权益法转换为金融资产核算确认视同处置收益,有违“如实反映” | 第39-41页 |
4.4 投资方将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计入“资本公积”不合理 | 第41-42页 |
4.5 权益法下提供的信息有违“谨慎性”和“可靠性” | 第42-43页 |
4.6 权益法下利润被重复确认,社会财富无端增加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我国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4-48页 |
5.1 缺乏对权益法本质的认识 | 第44-46页 |
5.1.1 将权益法视为“单行合并”所存在的理论缺陷 | 第44-45页 |
5.1.2 权益法的本质是一种合并方法 | 第45-46页 |
5.2 未梳理单独财务报表与个别财务报表的关系 | 第46页 |
5.3 未合理划分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的分工 | 第46-48页 |
第六章 对策及建议 | 第48-54页 |
6.1 对权益法进行重新界定,明确其实质是一种合并方法 | 第48页 |
6.2 个别财务报表废除权益法,加强对联营、合营企业投资的披露 | 第48-50页 |
6.3 合并财务报表后增设“权益法附表”和“合并状况分析表” | 第50-52页 |
6.4 政策性建议 | 第52-54页 |
6.4.1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应遵从“会计反映经济实质理论” | 第52页 |
6.4.2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准则的完善,以本土原创成果服务经济发展 | 第52-53页 |
6.4.3 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审计,完善证券市场监管机制 | 第53-54页 |
结论与不足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