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飞轮辅助动力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电动汽车飞轮辅助动力系统分类 | 第11-14页 |
1.2.1 储能式飞轮辅助动力系统 | 第11-12页 |
1.2.2 机械式飞轮辅助动力系统 | 第12-13页 |
1.2.3 电动式飞轮辅助动力系统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电动汽车飞轮辅助动力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9-30页 |
2.1 电动汽车飞轮辅助动力系统的结构及组成 | 第19-21页 |
2.2 行星齿轮的工作原理 | 第21-24页 |
2.3 电动汽车飞轮辅助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4-29页 |
2.3.1 起步加速模式1 | 第25-26页 |
2.3.2 飞轮能量回收模式 | 第26-27页 |
2.3.3 起步加速模式2 | 第27-28页 |
2.3.4 倒车模式 | 第28页 |
2.3.5 停车模式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电动汽车飞轮辅助动力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30-49页 |
3.1 控制系统结构及控制策略概述 | 第30-32页 |
3.1.1 控制系统结构 | 第30-31页 |
3.1.2 控制策略概述 | 第31-32页 |
3.2 模糊控制基础理论 | 第32-34页 |
3.3 驱动控制策略 | 第34-39页 |
3.3.1 驾驶员意图解释 | 第34-36页 |
3.3.2 双电机转矩分配 | 第36-39页 |
3.4 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 | 第39-48页 |
3.4.1 典型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 | 第39-41页 |
3.4.2 制动能量回收影响因素 | 第41-43页 |
3.4.3 制动能量回收模糊控制策略 | 第43-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飞轮辅助电动汽车建模及仿真分析 | 第49-63页 |
4.1 Simulink-CRUISE联合建模 | 第49-56页 |
4.1.1 Simulink仿真控制策略模型建模 | 第49-54页 |
4.1.2 CRUISE整车模型建模 | 第54-56页 |
4.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62页 |
4.2.1 NEDC循环行驶工况 | 第56-59页 |
4.2.2 全负荷加速行驶工况 | 第59-6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电动汽车飞轮辅助动力系统台架和装车试验 | 第63-70页 |
5.1 试验台架组成 | 第63-67页 |
5.2 台架试验 | 第67-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0-72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70-7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