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工作权研究

内容提要第1-8页
绪论第8-20页
 一、研究背景、问题与意义第9-14页
 二、研究现状及评价第14-17页
 三、研究范围、思路与方法第17-20页
第一章 工作权基础理论第20-48页
 第一节 工作权缘何成为权利第20-32页
  一、工作、劳动与就业的辨析第20-24页
  二、工作权的提出与界定第24-28页
  三、工作权的价值第28-32页
 第二节 工作权如何成为权利第32-43页
  一、西方国家工作权的生成轨迹第32-37页
  二、中国工作权的发展历程第37-41页
  三、工作权演进的历史规律探寻第41-43页
 第三节 工作权为何种权利第43-48页
  一、工作权与生存权的关系第43-45页
  二、工作权与劳动权的关系第45-46页
  三、工作权与经营权的关系第46-48页
第二章 工作权的主体结构第48-74页
 第一节 以主体为核心的研究框架第48-56页
  一、三方协调机制的反思第48-52页
  二、弱者理论的反思第52-54页
  三、主体结构考察的意义第54-56页
 第二节 劳动者的层级结构第56-64页
  一、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第56-58页
  二、劳动者的身份界定第58-61页
  三、劳动者的层级划定第61-64页
 第三节 用人单位的层级结构第64-74页
  一、用人单位的类型与差别第64-72页
  二、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区分对待第72-74页
第三章 未就业者的工作权:就业权第74-106页
 第一节 就业权解析第74-86页
  一、就业权的提出与界定第74-79页
  二、不同就业制度下的就业权第79-85页
  三、就业权的类型第85-86页
 第二节 自由择业权第86-92页
  一、选择:自由择业权的内容第87-89页
  二、自主:自由择业权的实质第89-91页
  三、发展:自由择业权的作用第91-92页
 第三节 平等就业权第92-99页
  一、形式平等:反就业歧视第94-96页
  二、实质平等:特殊就业保护第96-99页
 第四节 就业辅助权第99-106页
  一、能力辅助:就业培训第101-103页
  二、意向辅助:就业指导第103-104页
  三、信息辅助:职业中介第104-106页
第四章 已就业者的工作权:职业安定权第106-136页
 第一节 职业安定权解析第106-116页
  一、职业安定权的内涵第106-110页
  二、职业安定权的既有法律保障模式第110-116页
 第二节 职业安定权对用人单位解雇权的限制第116-125页
  一、解雇保护制度的规制第116-123页
  二、经济补偿金制度的调适第123-125页
 第三节 职业安定权与劳动者辞职权的平衡第125-136页
  一、辞职权制度的检讨第126-128页
  二、服务期规则的适用第128-136页
第五章 工作权的保障与救济第136-169页
 第一节 工作权的保障第136-156页
  一、适度保护的劳动立法选择第136-146页
  二、“一站式”的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第146-149页
  三、多层次的人力资源流动第149-151页
  四、“造血式”的特殊人群就业辅助第151-156页
 第二节 工作权的救济第156-169页
  一、工作权可诉性的厘清第156-158页
  二、就业歧视判断机制的确立第158-161页
  三、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改革第161-169页
结论第169-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8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84-185页
后记第185-186页
论文摘要第186-189页
Abstract第189-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高等学校教师人才资源开发及模式构建研究
下一篇:劳动权保障视域下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