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7页 |
1.1 苹果色泽及其影响因子 | 第15-17页 |
1.1.1 苹果品种间的色泽差异 | 第15页 |
1.1.2 光照和套袋对苹果色泽的影响 | 第15-17页 |
1.2 苹果花青苷的合成及其调控 | 第17-24页 |
1.2.1 花青苷的组成及功能 | 第17-19页 |
1.2.2 花青苷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9-20页 |
1.2.3 调控花青苷合成的转录因子 | 第20-24页 |
1.3 果实色泽变异的分子机理 | 第24-26页 |
1.3.1 基因结构的突变 | 第24页 |
1.3.2 反转录转座子的变化 | 第24-25页 |
1.3.3 DNA序列的甲基化 | 第25-26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不同色泽类型苹果套袋处理后的着色差异 | 第27-4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2.1.1 试验材料和处理 | 第27-28页 |
2.1.2 主要试验仪器和试剂 | 第28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9-43页 |
2.2.1 苹果解袋后果皮色泽参数的变化 | 第30-35页 |
2.2.2 苹果解袋后花青苷含量的变化 | 第35-36页 |
2.2.3 苹果解袋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36-37页 |
2.2.4 苹果解袋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 第37-38页 |
2.2.5 苹果解袋后花青苷合成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38-40页 |
2.2.6 苹果解袋后花青苷合成相关调节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0-41页 |
2.2.7 苹果解袋后类黄酮相关基因FLS、LAR和ANR的表达分析 | 第41-43页 |
2.3 讨论 | 第43-45页 |
2.3.1 套袋处理对不同色泽类型苹果中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43页 |
2.3.2 不同色泽类型苹果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 第43-45页 |
第三章 ‘澳洲青苹’套袋处理后果皮的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 第45-7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3.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 第45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3.1.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46页 |
3.1.4 差异基因的富集分析 | 第46页 |
3.1.5 WGCNA共表达网络的构建 | 第46-4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7-76页 |
3.2.1 解袋后‘澳洲青苹’果皮的着色变化 | 第47页 |
3.2.2 RNA-Seq数据分析 | 第47-49页 |
3.2.3 差异基因的筛选及表达 | 第49-51页 |
3.2.4 差异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 | 第51-64页 |
3.2.5 各处理组中差异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64-67页 |
3.2.6 光信号的接收和转导 | 第67-68页 |
3.2.7 植物激素信号转导 | 第68-70页 |
3.2.8 氧化胁迫 | 第70页 |
3.2.9 花青苷合成相关的WGCNA模块 | 第70-72页 |
3.2.10 花青苷生物合成通路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72-73页 |
3.2.11 qRT-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 | 第73-76页 |
3.3 讨论 | 第76-79页 |
3.3.1 光诱导‘澳洲青苹’花青苷合成的信号转导途径 | 第76页 |
3.3.2 参与套袋诱导果实着色的植物激素 | 第76-77页 |
3.3.3 解袋后苹果果皮中活性氧清除酶系统 | 第77-78页 |
3.3.4 WGCNA模型与花青苷合成高度相关 | 第78-79页 |
第四章 苹果解袋处理后MdMYB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甲基化分析 | 第79-8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79-81页 |
4.1.1 试验材料和处理 | 第79页 |
4.1.2 主要试验仪器和试剂 | 第79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79-81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81-84页 |
4.2.1 苹果叶片和果皮的DNA样品质量检测 | 第81-82页 |
4.2.2 MdMYB1基因组序列的扩增 | 第82页 |
4.2.3 不同色泽类型苹果MdMYB1启动子的克隆与差异分析 | 第82-83页 |
4.2.4 ‘澳洲青苹’及‘金冠’解袋处理后果皮MdMYB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对比 | 第83-84页 |
4.3 讨论 | 第84-88页 |
4.3.1 非红色苹果果皮中MdMYB1转录水平的上调与花青苷合成的关系 | 第84-86页 |
4.3.2 苹果MdMYB1启动子甲基化对解袋处理后果皮花青苷积累的影响 | 第86页 |
4.3.3 ‘澳洲青苹’和‘金冠’果实着色的模式示意图 | 第86-88页 |
第五章 去甲基化试剂处理对苹果着色的影响 | 第88-111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88-89页 |
5.1.1 试验材料和处理 | 第88页 |
5.1.2 主要试验仪器和试剂 | 第88-89页 |
5.1.3 试验方法 | 第89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89-108页 |
5.2.1 不同浓度的去甲基化试剂对果实a~*值的影响 | 第89-91页 |
5.2.2 5-Aza-dC处理解袋后苹果的色泽变化 | 第91页 |
5.2.3 去甲基化试剂对苹果花青苷、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第91-93页 |
5.2.4 去甲基化试剂对花青苷合成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93-94页 |
5.2.5 去甲基化试剂对花青苷合成相关调节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94-95页 |
5.2.6 去甲基化试剂对类黄酮相关基因FLS、LAR和ANR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95-96页 |
5.2.7 5-Aza-dC处理后‘澳洲青苹’和‘金冠’果皮中MdMYB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变化 | 第96-97页 |
5.2.8 RNA-Seq数据分析和基因统计 | 第97-98页 |
5.2.9 样品间基因表达量相关性分析 | 第98-99页 |
5.2.10 差异基因的筛选及表达 | 第99-100页 |
5.2.11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 | 第100-102页 |
5.2.12 差异基因的KEGG pathway分析 | 第102-104页 |
5.2.13 花青苷生物合成通路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104-105页 |
5.2.14 转录因子的差异表达 | 第105-106页 |
5.2.15 甲基化酶基因的差异表达 | 第106页 |
5.2.16 qRT-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 | 第106-108页 |
5.3 讨论 | 第108-111页 |
5.3.1 去甲基化试剂5-aza-dC处理对解袋后苹果果皮花青苷积累的影响 | 第108页 |
5.3.2 去甲基化试剂5-aza-dC处理对‘澳洲青苹’果皮中MdMYB1的表观调控 | 第108-109页 |
5.3.3 5-Aza-dC影响‘澳洲青苹’果皮中花青苷的合成 | 第109页 |
5.3.4 5-Aza-dC处理后与花青苷合成相关的其他转录因子 | 第109-11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2页 |
6.1 结论 | 第111页 |
6.2 展望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7页 |
附录 | 第127-139页 |
缩略词 | 第139-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个人简历 | 第142-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