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45页 |
1.1 前言 | 第14-15页 |
1.2 离子液体浸润性发展中的突破性进展概述 | 第15-16页 |
1.3 离子液体的宏观浸润行为 | 第16-28页 |
1.3.1 离子液体的静态浸润行为 | 第16-25页 |
1.3.2 离子液体的动态浸润行为 | 第25-26页 |
1.3.3 离子液体的电浸润 | 第26-28页 |
1.4 离子液体的微观浸润行为 | 第28-32页 |
1.4.1 微观浸润状态的观察 | 第28-30页 |
1.4.2 浸润机理的阐明 | 第30-32页 |
1.5 离子液体浸润行为的应用 | 第32-35页 |
1.5.1 离子液体宏观浸润行为的应用 | 第32-33页 |
1.5.2 离子液体微观浸润行为的应用 | 第33-35页 |
1.6 本学位论文选题指导思想 | 第35-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5页 |
第二章 温度响应性离子液体超浸润聚合物复合界面材料的制备 | 第45-65页 |
2.1 前言 | 第45-4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6-49页 |
2.2.1 原料和仪器 | 第46-47页 |
2.2.2 界面材料的前处理 | 第47页 |
2.2.3 硅烷化试剂修饰的界面材料的制备 | 第47-48页 |
2.2.4 PPhEtMA/PFDMS混合分子刷修饰的二元聚合物复合界面的制备 | 第48页 |
2.2.5 PMMA、PSt和 PPhEtMA分子刷修饰的聚合物复合界面的制备 | 第48页 |
2.2.6 表征方法 | 第48-4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0页 |
2.3.1 PPhEtMA/PFDMS混合分子刷修饰的二元聚合物复合界面的制备及表征 | 第49-51页 |
2.3.2 离子液体[EMIM][NTf2]本征接触角阈值的测定 | 第51-52页 |
2.3.3 调节表面化学组成实现温度响应性离子液体浸润界面的构筑 | 第52-56页 |
2.3.4 调节表面几何结构实现温度响应性离子液体超浸润界面的构筑 | 第56-57页 |
2.3.5 温度响应性离子液体超浸润界面的响应性能 | 第57-58页 |
2.3.6 温度响应性离子液体超浸润界面的响应机理 | 第58-60页 |
2.4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第三章 超亲离子液体聚合物多孔膜的制备及其用于离子液体-水分离 | 第65-83页 |
3.1 前言 | 第65-6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6-68页 |
3.2.1 原料和仪器 | 第66页 |
3.2.2 亲离子液体聚合物网络修饰的不锈钢多孔膜的制备 | 第66-67页 |
3.2.3 离子液体/水分离 | 第67页 |
3.2.4 分离效率和分离通量的测定 | 第67-68页 |
3.2.5 离子液体和水与亲离子液体聚合物之间吸附能的计算 | 第68页 |
3.2.6 表征方法 | 第6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8-78页 |
3.3.1 亲离子液体聚合物网络修饰的不锈钢多孔膜的制备及表征 | 第68-69页 |
3.3.2 离子液体通过型超浸润分离膜的设计及浸润性调控 | 第69-73页 |
3.3.3 离子液体通过型超浸润分离膜分离离子液体和水 | 第73-75页 |
3.3.4 离子液体通过型分离的影响因素 | 第75-76页 |
3.3.5 离子液体通过型分离的分离机理 | 第76-78页 |
3.4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第四章 超疏离子液体聚合物多孔膜的制备及其用于离子液体-水分离 | 第83-106页 |
4.1 前言 | 第83-8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4-87页 |
4.2.1 原料和仪器 | 第84-85页 |
4.2.2 亲水性聚合物网络修饰的不锈钢多孔膜的制备 | 第85页 |
4.2.3 离子液体/水分离 | 第85页 |
4.2.4 分离效率和分离通量的测定 | 第85-86页 |
4.2.5 离子液体和水相互取代浸润过程的观察 | 第86页 |
4.2.6 离子液体和水与亲水性聚合物之间吸附能的计算 | 第86页 |
4.2.7 原位连续化合成纯化离子液体 | 第86-87页 |
4.2.8 表征方法 | 第8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7-101页 |
4.3.1 亲水聚合物网络修饰的不锈钢多孔膜的制备及表征 | 第87-89页 |
4.3.2 水通过型超浸润分离膜的设计及浸润性调控 | 第89-92页 |
4.3.3 水通过型超浸润分离膜分离离子液体和水 | 第92-94页 |
4.3.4 水通过型超浸润分离膜的自清洁性能 | 第94-95页 |
4.3.5 水通过型分离的影响因素 | 第95-97页 |
4.3.6 水通过型分离的分离机理 | 第97-100页 |
4.3.7 原位连续化合成纯化离子液体 | 第100-101页 |
4.4 结论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第五章 超浸润离子凝胶/铜网格复合柔性透明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 第106-132页 |
5.1 引言 | 第106-107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07-111页 |
5.2.1 原料和仪器 | 第107-108页 |
5.2.2 喷墨打印法制备银纳米粒子网格图案 | 第108页 |
5.2.3 紫外光刻法制备银网格 | 第108-109页 |
5.2.4 铜网格@PET柔性透明电极的制备 | 第109页 |
5.2.5 离子凝胶/铜网格@PET柔性透明电极的制备 | 第109页 |
5.2.6 QCM测试离子液体与铜的相互作用力 | 第109页 |
5.2.7 电极光电性能测试 | 第109-110页 |
5.2.8 电极机械性能测试 | 第110页 |
5.2.9 电极抗氧化性能测定 | 第110页 |
5.2.10 表征方法 | 第110-11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11-125页 |
5.3.1 离子凝胶/铜网格@PET柔性透明电极的制备 | 第111-112页 |
5.3.2 离子凝胶/铜网格@PET柔性透明电极的表征 | 第112-115页 |
5.3.3 铜电极表面离子液体浸润性的调控 | 第115-117页 |
5.3.4 离子凝胶化学组成的优化 | 第117-120页 |
5.3.5 铜网格@PET柔性透明电极光电性能的优化 | 第120-121页 |
5.3.6 离子凝胶/铜网格@PET柔性透明电极的光电性能 | 第121-122页 |
5.3.7 离子凝胶/铜网格@PET柔性透明电极的机械性能 | 第122-123页 |
5.3.8 离子凝胶/铜网格@PET柔性透明电极的抗氧化性能 | 第123-124页 |
5.3.9 离子凝胶/铜网格@PET柔性透明电极的触摸屏应用 | 第124-125页 |
5.4 结论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2页 |
全文总结 | 第132-13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