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7页 |
1.1 二维材料 | 第12-14页 |
1.1.1 二维材料的优势 | 第12-13页 |
1.1.2 二维材料的分类 | 第13-14页 |
1.2 黑磷 | 第14-19页 |
1.2.1 黑磷的性质 | 第14-15页 |
1.2.2 少层黑磷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 第15-17页 |
1.2.3 少层黑磷纳米片的稳定方法 | 第17-19页 |
1.3 锑烯 | 第19-21页 |
1.3.1 锑烯的性质 | 第19-20页 |
1.3.2 锑烯的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1.4 非层状二维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21-25页 |
1.4.1 自组装合成 | 第21-22页 |
1.4.2 定向附着 | 第22-23页 |
1.4.3 层状中间体辅助剥离 | 第23页 |
1.4.4 二维模板合成 | 第23-24页 |
1.4.5 局部化学转化 | 第24页 |
1.4.6 液相剥离 | 第24-25页 |
1.5 二维材料的应用 | 第25-26页 |
1.5.1 二维材料在非线性光学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1.5.2 二维材料电子/光学器件中的应用 | 第26页 |
1.6 离子液体 | 第26-30页 |
1.6.1 高聚物离子液体的性质 | 第27-28页 |
1.6.2 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中的应用 | 第28-30页 |
1.7 选题思路 | 第30-31页 |
1.8 参考文献 | 第31-37页 |
第二章 离子液高效剥离的黑磷纳米片应用于激光锁模 | 第37-47页 |
2.1 课题设计思路 | 第37-3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2.2.1 实验试剂与表征手段 | 第38-39页 |
2.2.2 实验材料过程 | 第3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2.3.1 不同离子液剥离黑磷效率比较 | 第39-41页 |
2.3.2 离子液剥离黑磷的形貌结构表征 | 第41-42页 |
2.3.3 离子液剥离黑磷的光谱表征 | 第42-43页 |
2.3.4 离子液剥离黑磷的非线性性质测试 | 第43-44页 |
2.3.5 离子液剥离黑磷在2μm波长区域激光锁模测试 | 第44-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页 |
2.5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三章 高聚物离子液稳定的黑磷纳米片制备及柔性光电子器件应用 | 第47-69页 |
3.1 课题设计思路 | 第47-4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3.2.1 实验试剂与表征手段 | 第48-49页 |
3.2.2 实验过程 | 第49-5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0-63页 |
3.3.1 PIL剥离BP效率比较 | 第50-53页 |
3.3.2 PIL修饰的BP稳定性测试 | 第53-60页 |
3.3.3 光电检测器形貌性能表征测试 | 第60-63页 |
3.3.4 稳定性机理解释 | 第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3.5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第四章 高聚物离子液高效剥离锑烯纳米片的研究 | 第69-75页 |
4.1 课题设计思路 | 第69-7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0-71页 |
4.2.1 实验试剂与表征手段 | 第70页 |
4.2.2 实验过程 | 第70-7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1-73页 |
4.3.1 液相超声剥离锑的溶剂优化 | 第71页 |
4.3.2 锑烯纳米片的光谱表征 | 第71-72页 |
4.3.3 锑烯纳米片的形貌结构表征 | 第72-73页 |
4.3.4 锑烯纳米片的光电响应测试 | 第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4.5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
第五章 电化学法剥离合成黑磷和锑氧化物 | 第75-85页 |
5.1 课题设计思路 | 第75-7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6-77页 |
5.2.1 实验试剂与表征手段 | 第76页 |
5.2.2 实验过程 | 第76-7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7-83页 |
5.3.1 电化学剥离合成黑磷和锑氧化物的制备条件摸索 | 第77-79页 |
5.3.2 电化学剥离合成黑磷和锑氧化物光谱表征 | 第79-81页 |
5.3.3 电化学剥离合成黑磷和锑氧化物形貌表征 | 第81-82页 |
5.3.4 电化学剥离合成黑磷和锑氧化物的光响应性质测试 | 第82-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页 |
5.5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第六章 液相超声法制备非层状二维材料应用于激光锁模 | 第85-98页 |
6.1 课题设计思路 | 第85-86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86-87页 |
6.2.1 实验试剂与表征手段 | 第86-87页 |
6.2.2 实验过程 | 第87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87-96页 |
6.3.1 SASC法合成二维纳米片机理探究 | 第87-88页 |
6.3.2 TiC二维纳米薄片形貌结构表征 | 第88-89页 |
6.3.3 TiC二维纳米薄片光谱表征 | 第89-90页 |
6.3.4 SASC方法应用于其他非层状过渡金属碳化物 | 第90-91页 |
6.3.5 TiC纳米片应用于激光锁模的可饱和吸收特性图 | 第91-92页 |
6.3.6 TiC纳米片应用于长波长区域激光锁模装置介绍 | 第92-93页 |
6.3.7 TiC纳米片应用于1μm波长区域激光锁模测试 | 第93-95页 |
6.3.8 TiC纳米片应用于2μm波长区域激光锁模测试 | 第95-9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6页 |
6.5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第七章 讨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