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概况 | 第14-15页 |
·半刚性基层孔隙水压力数值模拟 | 第15-16页 |
·半刚性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研究 | 第16-19页 |
·半刚性基层材料组成设计研究 | 第19-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半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调查及破坏机理 | 第23-41页 |
·半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状况调查 | 第23-29页 |
·半刚性基层使用状况调查 | 第23-24页 |
·半刚性基层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半刚性基层使用性能分析 | 第26-29页 |
·半刚性基层损坏模式 | 第29-34页 |
·冲刷破坏 | 第29-30页 |
·收缩开裂 | 第30-32页 |
·疲劳破坏 | 第32-33页 |
·路基沉降引起的板体断裂 | 第33-34页 |
·半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冲刷破坏机理分析 | 第34-39页 |
·冲刷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5页 |
·冲刷破坏过程分析 | 第35-36页 |
·冲刷破坏机理分析 | 第36-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半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孔隙水压力分析 | 第41-70页 |
·多孔介质理论 | 第41-42页 |
·本构模型 | 第42-44页 |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44-47页 |
·建立计算模型 | 第45-46页 |
·确定计算参数 | 第46-47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7-69页 |
·面层厚度 | 第48-50页 |
·面层模量 | 第50-52页 |
·面层渗透系数 | 第52-54页 |
·基层厚度 | 第54-56页 |
·基层模量 | 第56-58页 |
·基层渗透系数 | 第58-60页 |
·荷载大小 | 第60-62页 |
·荷载区域 | 第62-64页 |
·加载模式 | 第64-65页 |
·行车速度 | 第65-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四章 半刚性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研究 | 第70-89页 |
·半刚性基层冲刷试验方法 | 第70-73页 |
·抗冲刷性能试验装置 | 第70-71页 |
·原材料性质试验 | 第71-73页 |
·试验参数的确定 | 第73页 |
·基层抗冲刷性能单因素影响分析 | 第73-87页 |
·胶结料 | 第73-77页 |
·细集料含量 | 第77-80页 |
·混合料结构类型 | 第80-83页 |
·养生龄期 | 第83-84页 |
·含水量 | 第84-86页 |
·压实度 | 第86-87页 |
·其它因素 | 第87页 |
·小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基于抗冲刷性能的半刚性基层材料组成设计方法研究 | 第89-135页 |
·半刚性基层抗冲刷性能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 | 第89-105页 |
·灰色关联分析理论 | 第89-90页 |
·集料级配分形描述及评价 | 第90-92页 |
·灰色关联分析计算 | 第92-105页 |
·半刚性基层冲刷量预测模型 | 第105-123页 |
·灰色系统的理论模型 | 第105-107页 |
·冲刷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107-118页 |
·冲刷量预测模型及适用性验证 | 第118-123页 |
·半刚性基层强度预测模型 | 第123-127页 |
·灰色关联分析 | 第123-125页 |
·强度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125-126页 |
·强度预测模型适用性验证 | 第126-127页 |
·基于抗冲刷性能的材料组成设计方法 | 第127-133页 |
·组成设计指标与标准 | 第127-131页 |
·组成设计方法的提出 | 第131-133页 |
·小结 | 第133-135页 |
第六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135-139页 |
·主要结论 | 第135-13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37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7-148页 |
致谢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