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系统(传输系统)论文

穿金属超声波通信系统的基础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专用术语注释表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超声波的应用与发展第11页
        1.1.2 超声波通信技术的发展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超声波信息传输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穿金属超声波通信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4-16页
第二章 穿金属超声波通信系统的基础研究第16-22页
    2.1 超声波的特性第16-17页
    2.2 压电换能器的模型分析第17-19页
        2.2.1 压电换能器的性能分析第17-18页
        2.2.2 压电换能器的匹配特性第18-19页
    2.3 穿金属超声波通信信道的基础研究第19-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穿金属超声波通信系统的模型设计第22-38页
    3.1 穿金属超声波通信系统的解构分析第22-23页
    3.2 初级响应通路的模型设计第23-25页
        3.2.1 初级响应通路的传递函数第24页
        3.2.2 初级响应通路的脉冲模型第24-25页
    3.3 回波响应通路的模型设计第25-32页
        3.3.1 回波响应通路的传递函数第25-26页
        3.3.2 穿金属超声波通信系统的传输模型第26-27页
        3.3.3 穿金属超声波通信系统传输模型的仿真第27-32页
    3.4 穿金属超声波通信信道模型的建立第32-37页
        3.4.1 系统辨识技术第33-34页
        3.4.2 初级响应通路的输入输出信号第34页
        3.4.3 回波通路的输入输出信号第34-35页
        3.4.4 参数估计算法第35-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穿金属超声波通信系统的调制技术第38-55页
    4.1 穿金属超声波通信信道与传统信道的比较第38-39页
        4.1.1 穿金属超声波通信信道与无线信道的比较第38页
        4.1.2 穿金属超声波通信信道与有线信道的比较第38-39页
    4.2 多载波调制技术第39-42页
        4.2.1 OFDM技术的介绍第39-42页
        4.2.2 OFDM技术的应用第42页
    4.3 OFDM中常用的调制技术第42-48页
        4.3.1 MPSK调制第43-45页
        4.3.2 MQAM调制第45-48页
        4.3.3 MQAM与MPSK调制技术的比较第48页
    4.4 MIMO技术第48-53页
        4.4.1 无线信道和穿金属超声波通信信道中的MIMO技术第48-49页
        4.4.2 穿金属超声波通信系统中的N×NMIMO技术第49-51页
        4.4.3 穿金属超声波通信系统中的迫零接收机第51-52页
        4.4.4 穿金属超声波通信系统中的MMSE接收机第52-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穿金属超声波通信系统的性能研究第55-67页
    5.1 建立码间干扰边界第55-63页
        5.1.1 基于回波衰减包络建立码间干扰边界第55-58页
        5.1.2 基于回波与发送信号间关系建立码间干扰边界第58-62页
        5.1.3 传输速率与码间干扰第62-63页
    5.2 穿金属超声波通信系统中的均衡技术第63-66页
        5.2.1 简化的均衡设计第64-65页
        5.2.2 改进后的均衡设计第65-66页
    5.3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6.1 全文工作总结第67页
    6.2 工作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72-73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assive MIMO接收系统信号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机载雷达动目标检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