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技术—政策视角下我国光伏产业低端锁定破解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第11-13页
        1.2.1 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1-13页
        1.2.2 研究方法第13页
    1.3 研究创新点第13-14页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第14-22页
    2.1 相关基础理论第14-16页
        2.1.1 博弈论第14-15页
        2.1.2 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第15-16页
        2.1.3 政策评估理论第16页
    2.2 文献综述第16-22页
        2.2.1 技术解锁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破解低端锁定问题研究第16-18页
        2.2.2 技术突破视角下国际光伏产业发展研究第18页
        2.2.3 光伏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第18-20页
        2.2.4 多方博弈的研究第20-22页
第3章 我国光伏产业低端锁定现状及诱因分析第22-32页
    3.1 我国光伏产业低端锁定现状分析第22-27页
        3.1.1 低端制造过度竞争第22-23页
        3.1.2 高端研发动力不足第23-25页
        3.1.3 价值创造收效甚微第25-27页
    3.2 我国光伏产业低端锁定诱因分析第27-31页
        3.2.1 技术诱因分析第27-29页
        3.2.2 产业政策诱因分析第29-30页
        3.2.3 技术-政策交互诱因分析第30-31页
    3.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多主体参与下我国光伏产业技术突破的博弈研究第32-46页
    4.1 多主体参与光伏产业技术突破的博弈关系分析第32-33页
    4.2 三方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第33-36页
        4.2.1 基本假设及变量选取第33-35页
        4.2.2 三方博弈的复制动态方程第35-36页
    4.3 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第36-42页
        4.3.1 演化博弈均衡点求解第36-38页
        4.3.2 渐进稳定性分析第38-42页
    4.4 数值模拟与仿真分析第42-45页
    4.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协同效力的实证研究第46-57页
    5.1 我国光伏产业政策措施协同评估第46-49页
        5.1.1 光伏产业政策收集与整理第46页
        5.1.2 光伏产业政策措施评估标准第46-48页
        5.1.3 光伏产业政策力度与措施评分第48-49页
    5.2 我国光伏产业政策措施协同度模型及相关变量设计第49-51页
    5.3 我国光伏产业政策演变及政策协同效力分析第51-56页
        5.3.1 光伏产业政策力度与政策措施演变第51-52页
        5.3.2 我国光伏产业典型困境的政策措施协同视角探析第52-56页
    5.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6章 破解我国光伏产业低端锁定的对策建议第57-61页
    6.1 构建政产学研多主体合作创新机制第57-59页
        6.1.1 政策引导,推动光伏产业递阶式升级第57-58页
        6.1.2 构建面向产业关键技术的政产学研攻关模式第58页
        6.1.3 打造基于光伏全产业链的创新联合体第58-59页
    6.2 构建高效的产业政策协同机制第59-61页
        6.2.1 以核心技术牵引为主导,实现政策目标协同第59页
        6.2.2 建立政策效力评价体系,实现政策功能协同第59页
        6.2.3 明确政策执行主体责任,实现政策运行协同第59-61页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1-62页
    7.1 研究结论第61页
    7.2 研究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第6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69页
附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轴承异步电机悬浮系统滑模鲁棒控制及无速度传感器运行研究
下一篇:开放式绕组直线游标永磁电机的单位功率因数容错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