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细胞生物学论文--细胞生理学论文

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活性氧的产生及其作用的探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19页
    1.1 细胞程序性死亡第12-15页
        1.1.1 细胞程序性坏死诱因第12-14页
        1.1.2 细胞坏死的生理学意义第14-15页
    1.2 活性氧第15-18页
        1.2.1 活性氧的简介第15页
        1.2.2 活性氧的产生原因第15-16页
        1.2.3 活性氧的生理意义及其危害第16-18页
    1.3 立题背景第18-19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9-43页
    2.1 相关药品和试剂第19-21页
        2.1.1 哺乳动物细胞株第19页
        2.1.2 试剂和抗体第19-20页
        2.1.3 质粒构建第20-21页
    2.2 常用实验仪器第21页
    2.3 实验技术第21-28页
        2.3.1 细胞活性检测第21-22页
        2.3.2 细胞代谢检测第22页
        2.3.3 PDC活性检测第22页
        2.3.4 体外PDC激活第22-23页
        2.3.5 BHA抑制细胞死亡及其对大量增加OCR产量的联合反应第23页
        2.3.6 体外激酶检测实验第23页
        2.3.7 MitoSOX检测ROS第23-24页
        2.3.8 用mito-roGFP检测线粒体氧化还原能力第24页
        2.3.9 TMRE染色检测线粒体活性第24页
        2.3.10 气相色谱分析~(13)C标记的代谢产物第24-25页
        2.3.11 质谱分析第25-26页
        2.3.12 线粒体去除实验第26页
        2.3.13 线粒体分离实验第26页
        2.3.14 高倍显微成像第26-27页
        2.3.15 用STORM来检测细胞内RIP3与线粒体的同定位第27-28页
    2.4 细胞相关实验第28-32页
        2.4.1 细胞培养第28-29页
        2.4.2 细胞转染第29-30页
        2.4.3 慢病毒的包装与感染第30-32页
    2.5 蛋白相关实验第32-33页
        2.5.1 蛋白电泳第32-33页
        2.5.2 免疫印迹第33页
    2.6 Knock out细胞系构建第33-34页
    2.7 质粒构建实验第34-39页
        2.7.1 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第34-35页
        2.7.2 连接酶非依赖性克隆Ligase Independent Clone (LIC)第35-36页
        2.7.3 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第36-37页
        2.7.4 DNA转化第37页
        2.7.5 质粒DNA提取第37-39页
    2.8 RNA相关实验和方法第39-43页
        2.8.1 细胞总RNA提取第39-40页
        2.8.2 mRNA逆转录第40-41页
        2.8.3 实时荧光定量 PCR (Real-time PCR)第41-43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43-63页
    3.1 TNF诱导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会产生ROS第43-46页
    3.2 细胞程序性坏死会影响细胞有氧呼吸第46-48页
    3.3 PDC是程序性坏死调控有氧呼吸的关键蛋白第48-51页
    3.4 RIP3通过磷酸化PDC-E3来激活PDC第51-56页
    3.5 TNF刺激产生ROS能够促进程序性坏死第56-61页
    3.7 讨论第61-63页
附录1 图表索引第63-64页
附录2 缩略语及中英文对照第64-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昌鱼中Tol2转座子系统转基因技术的建立以及两个转基因品系的获得
下一篇:盐酸右美托咪定在炎症抑制和BV-2小胶质细胞极化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