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典妻到代孕—约束条件下的制度变迁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催生典妻制的生子观 | 第12-15页 |
| 二、典妻:现实约束下的理性选择 | 第15-19页 |
| (一) 高昂的娶妻成本 | 第15-16页 |
| (二) 典妻的“性”质 | 第16-19页 |
| 三、典妻的规范机制:法律与习惯法 | 第19-27页 |
| (一) 立法之规定:从宋至清 | 第19-20页 |
| (二) 立法考量与立法之失 | 第20-21页 |
| 1、立法考量 | 第20-21页 |
| 2、立法之失 | 第21页 |
| (三) 习惯法的规制 | 第21-24页 |
| 1、宋元以来的家族制度 | 第21-22页 |
| 2、村规(族规)的制约 | 第22-23页 |
| 3、典妻仪式的经济学意义 | 第23-24页 |
| (四) 法律在审判实践中的执行 | 第24-27页 |
| 1、司法与立法的背离 | 第24-25页 |
| 2、法律的规避:官员的理性选择 | 第25-27页 |
| 四、约束变化与典妻制变迁 | 第27-30页 |
| (一) 生育需求 | 第27-28页 |
| 1、养“儿”观念的式微 | 第27页 |
| 2、子女情感意义的增强 | 第27-28页 |
| (二) 生殖力缺陷 | 第28页 |
| (三) 制度变迁 | 第28-30页 |
| 1、典妻的消逝 | 第29页 |
| 2、代孕的兴起 | 第29-30页 |
| 五、未制度化的代孕 | 第30-33页 |
| (一) 立法现状 | 第30页 |
| (二) 现实运行—黑市交易 | 第30-31页 |
| 1、价格畸高 | 第30页 |
| 2、风险巨大 | 第30-31页 |
| (三) 司法实践 | 第31-33页 |
| 1、无法可依 | 第31页 |
| 2、判决不一 | 第31-33页 |
| 六、代孕制度化—未来的方向 | 第33-41页 |
| (一) 习惯法的失灵 | 第33页 |
| (二) 法律制度的补位 | 第33-36页 |
| 1、规制模式的选择 | 第33页 |
| 2、开放代孕的必然性 | 第33-34页 |
| 3、开放有偿代孕的必要性 | 第34-36页 |
| (三) 法律制度下的正式市场 | 第36页 |
| (四) 代孕制度设计—经济学框架 | 第36-41页 |
| 1、降低风险 | 第37-38页 |
| 2、加强激励 | 第38-41页 |
| 七、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致谢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