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1.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径 | 第12-13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2 技术路径 | 第13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2.1 品牌印象的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2.1.1 品牌 | 第15-16页 |
2.1.2 品牌印象 | 第16-17页 |
2.1.3 品牌印象与品牌形象 | 第17页 |
2.1.4 品牌印象形成理论 | 第17-18页 |
2.1.5 品牌印象测量模型 | 第18-20页 |
2.2 消费者品牌选择的文献综述 | 第20-21页 |
2.2.1 品牌选择 | 第20页 |
2.2.2 消费者品牌选择过程 | 第20页 |
2.2.3 消费者品牌选择行为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2.3 品牌强度的文献综述 | 第21-23页 |
2.3.1 品牌强度涵义 | 第21-22页 |
2.3.2 品牌强度测量 | 第22-23页 |
2.3.3 品牌强度评述 | 第23页 |
2.4 品牌印象品牌选择与品牌强度的关系 | 第23-25页 |
2.4.1 品牌印象与品牌选择行为的关系 | 第23-24页 |
2.4.2 品牌强度与品牌选择行为的关系 | 第24-25页 |
3 吉利汽车及吉利汽车品牌战略研究 | 第25-30页 |
3.1 关于吉利汽车 | 第25页 |
3.2 吉利汽车品牌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3.3 吉利汽车的品牌发展战略 | 第26-30页 |
3.3.1 吉利汽车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第27-28页 |
3.3.2 吉利汽车的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4 吉利汽车品牌印象影响消费者品牌选择的模型构建与研究设计 | 第30-50页 |
4.1 变量提取 | 第30-31页 |
4.2 研究设计 | 第31-35页 |
4.2.1 本研究的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 第31-32页 |
4.2.2 本研究的问卷设计 | 第32-35页 |
4.3 本研究的数据采集 | 第35页 |
4.4 本研究的问卷分析 | 第35-37页 |
4.4.1 本研究的问卷分析工具 | 第35-36页 |
4.4.2 本研究个体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4.5 本研究的样本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37-42页 |
4.5.1 本研究的样本信度分析 | 第37页 |
4.5.2 本研究的样本效度分析 | 第37-42页 |
4.6 本研究的相关分析 | 第42页 |
4.7 本研究的回归分析 | 第42-46页 |
4.7.1 品牌印象因素分析 | 第42-43页 |
4.7.2 品牌印象对品牌选择的回归分析 | 第43-44页 |
4.7.3 品牌印象各维度对品牌选择的回归分析 | 第44-45页 |
4.7.4 品牌强度对品牌印象的回归分析 | 第45页 |
4.7.5 品牌强度各维度对品牌印象的回归分析 | 第45-46页 |
4.8 本研究的讨论及结果 | 第46-50页 |
4.8.1 吉利汽车品牌印象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贡献度 | 第47页 |
4.8.2 吉利汽车品牌强度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贡献度 | 第47-48页 |
4.8.3 本研究的问题所在 | 第48-50页 |
5 提高吉利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策略分析 | 第50-59页 |
5.1 以品牌印象提升吉利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策略 | 第50-53页 |
5.1.1 以品牌传播印象提升吉利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 | 第50-51页 |
5.1.2 以品牌质量印象提升吉利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 | 第51-52页 |
5.1.3 以品牌价格印象提升吉利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 | 第52-53页 |
5.2 以品牌强度提升吉利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策略 | 第53-56页 |
5.2.1 以品牌知名度提升消费者购买行为 | 第53-54页 |
5.2.2 企业组织联想的影响 | 第54-55页 |
5.2.3 以品牌信任提升消费者购买行为 | 第55页 |
5.2.4 以品牌个性提升消费者购买行为 | 第55-56页 |
5.3 提高吉利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意向的战略保障 | 第56-59页 |
5.3.1 重构品牌文化战略 | 第57页 |
5.3.2 精准的品牌定位战略 | 第57-58页 |
5.3.3 领先型的人才战略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