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7页 |
1.1 锂离子电池发展概述 | 第7-13页 |
1.1.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 第7-9页 |
1.1.2 锂离子电池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9-10页 |
1.1.3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 第10-13页 |
1.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历史 | 第13页 |
1.3 锂离子电池钛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4-17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17-23页 |
2.1 实验所需药品及仪器 | 第17-18页 |
2.1.1 药品及原料 | 第17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2.2 电极制备及扣式电池的组装 | 第18-19页 |
2.2.1 正极的制备 | 第18页 |
2.2.2 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的选择 | 第18页 |
2.2.3 2430扣式电池的组装 | 第18-19页 |
2.3 材料的物理表征 | 第19-20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19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EDS | 第19页 |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19页 |
2.3.4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 | 第19-20页 |
2.3.5 热重-差热分析 | 第20页 |
2.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20-23页 |
2.4.1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20页 |
2.4.2 循环伏安测试及电化学阻抗谱 | 第20-23页 |
第3章 钛酸锌锂负极颗粒细化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 第23-47页 |
3.1 加入不同碳材料空烧细化钛酸锌锂颗粒 | 第23-36页 |
3.1.1 不同碳材料中介制备的钛酸锌锂材料的合成过程及示意图 | 第24-25页 |
3.1.2 不同碳材料中介制备的钛酸锌锂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25-30页 |
3.1.3 不同碳材料中介制备的钛酸锌锂材料的电化学测试 | 第30-36页 |
3.1.3.1 充放电测试 | 第30-33页 |
3.1.3.2 循环伏安与阻抗倍率测试 | 第33-35页 |
3.1.3.3 全电池测试 | 第35-36页 |
3.1.4 LZTO和 LZTO-M循环后极片SEM | 第36页 |
3.2 使用不同试剂作为溶剂细化钛酸锌锂负极材料 | 第36-46页 |
3.2.1 不同试剂中介制备的钛酸锌锂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37-41页 |
3.2.2 不同溶剂介质制备的钛酸锌锂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1-46页 |
3.2.2.1 充放电测试 | 第41-43页 |
3.2.2.2 循环伏安与阻抗倍率表征 | 第43-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引入碳材料改善钛酸锌锂材料的导电性 | 第47-77页 |
4.1 内包覆不同比例的碳制备的钛酸锌锂负极材料 | 第47-55页 |
4.1.1 结构表征 | 第48-50页 |
4.1.2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0-55页 |
4.1.2.1 充放电测试 | 第50-53页 |
4.1.2.2 循环伏安及阻抗倍率测试 | 第53-55页 |
4.2 与碳材料复合制备的复合材料 | 第55-62页 |
4.2.1 与碳材料复合制备的复合材料结构表征 | 第56-58页 |
4.2.2 与碳材料复合制备的复合材料电化学表征 | 第58-62页 |
4.2.2.1 充放电测试 | 第58-60页 |
4.2.2.2 循环伏安及阻抗倍率测试 | 第60-6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2-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