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21页 |
1.1 引言 | 第7-8页 |
1.2 铁酸铋薄膜的结构与性能 | 第8-10页 |
1.2.1 铁酸铋的结构特点 | 第8-9页 |
1.2.2 铁酸铋的性能 | 第9-10页 |
1.3 铁酸铋薄膜的研究进展 | 第10-17页 |
1.3.1 铁酸铋薄膜的制备方法 | 第10-14页 |
1.3.2 铁酸铋薄膜的改性研究 | 第14-17页 |
1.4 喷墨打印技术制备薄膜工艺与应用 | 第17-18页 |
1.4.1 喷墨打印技术制备薄膜的工艺 | 第17页 |
1.4.2 喷墨打印技术的应用 | 第17-18页 |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1-25页 |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备 | 第21-23页 |
2.2 测试与表征手段 | 第23-25页 |
第3章 喷墨打印铁酸铋薄膜的工艺研究 | 第25-37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纯相BFO薄膜前驱体粉体的热分析 | 第25-27页 |
3.3 喷墨打印纯相BFO薄膜的制备工艺 | 第27-28页 |
3.3.1 FTO玻璃的清洗 | 第27页 |
3.3.2 BFO墨水的制备 | 第27-28页 |
3.3.3 BFO薄膜的制备 | 第28页 |
3.4 PEG含量对BFO薄膜的影响 | 第28-32页 |
3.4.1 不同PEG含量的BFO薄膜的制备 | 第29页 |
3.4.2 墨水分析 | 第29-31页 |
3.4.3 物相分析 | 第31页 |
3.4.4 形貌分析 | 第31-32页 |
3.5 退火温度对BFO薄膜的影响 | 第32-34页 |
3.5.1 物相分析 | 第32-33页 |
3.5.2 铁电性能 | 第33-3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7页 |
第4章 退火氛围对喷墨打印BFO薄膜的影响研究 | 第37-49页 |
4.1 引言 | 第37-38页 |
4.2 纯相铁酸铋薄膜的制备 | 第38-39页 |
4.3 纯相铁酸铋薄膜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39-41页 |
4.3.1 纯相铁酸铋薄膜物相分析 | 第39-40页 |
4.3.2 纯相铁酸铋薄膜的形貌分析 | 第40-41页 |
4.4 纯相铁酸铋薄膜的性能分析 | 第41-47页 |
4.4.1 Bi含量的影响 | 第41-43页 |
4.4.2 退火氛围的影响 | 第43-44页 |
4.4.3 纯相铁酸铋薄膜的漏电流机制 | 第44-45页 |
4.4.4 纯相铁酸铋薄膜的XPS分析 | 第45-47页 |
4.5 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铁酸铋薄膜掺杂改性研究 | 第49-69页 |
5.1 引言 | 第49-50页 |
5.2 Na~+掺杂BFO薄膜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50-56页 |
5.2.1 Bi_(1-x)Na_xFeO_3薄膜的制备 | 第50页 |
5.2.2 Bi_(1-x)Na_xFeO_3薄膜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50-54页 |
5.2.3 Bi_(1-x)Na_xFeO_3薄膜的性能分析 | 第54-56页 |
5.3 Ca~(2+)掺杂BFO薄膜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56-61页 |
5.3.1 Bi_(1-x)Ca_xFeO_3薄膜的制备 | 第56-57页 |
5.3.2 Bi_(1-x)Ca_xFeO_3薄膜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57-59页 |
5.3.3 Bi_(1-x)Ca_xFeO_3薄膜的性能分析 | 第59-61页 |
5.4 钠锰共掺的铋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 第61-67页 |
5.4.1 Bi_(0.97)Na_(0.03)Fe_(1-X)Mn_XO_3薄膜的制备 | 第61页 |
5.4.2 Bi_(0.97)Na_(0.03)Fe_(1-X)Mn_XO_3薄膜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61-63页 |
5.4.3 Bi_(0.97)Na_(0.03)Fe_(1-X)Mn_XO_3薄膜的铁电性能分析 | 第63-64页 |
5.4.4 Bi_(0.97)Na_(0.03)Fe_(1-X)Mn_XO_3薄膜XPS分析 | 第64-67页 |
5.5 小结 | 第67-6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9-70页 |
6.2 前景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