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课题来源与选题背景 | 第12-16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2-13页 |
1.1.2 选题背景 | 第13-16页 |
1.1.2.1 建筑节能 | 第13-14页 |
1.1.2.2 自然通风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1.1.2.3 自然通风相关政策与标准 | 第15-16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相关原理及自然通风潜力分析 | 第23-36页 |
2.1 自然通风原理及相关概念 | 第23-26页 |
2.2 自然通风特点及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2.2.1 住宅中的自然通风特点 | 第26页 |
2.2.2 自然通风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2.3 模拟软件及其评价标准 | 第28-29页 |
2.3.1 软件介绍 | 第28-29页 |
2.3.2 评价标准 | 第29页 |
2.4 高层住宅相关理论 | 第29-30页 |
2.5 厦门地区气候条件和通风潜力分析 | 第30-35页 |
2.5.1 厦门地区地域特点 | 第30-32页 |
2.5.2 厦门地区气候特点 | 第32-34页 |
2.5.3 厦门地区通风潜力分析 | 第34-35页 |
2.5.3.1 自然通风潜力分析 | 第34页 |
2.5.3.2 厦门地区风环境自然通风潜力 | 第34-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厦门地区高层住宅调研及相关设置 | 第36-53页 |
3.1 厦门地区高层住宅调研现状及设计策略分类 | 第36-38页 |
3.1.1 厦门地区高层住宅户型现状 | 第36-37页 |
3.1.2 厦门地区高层住宅自然通风策略及分类 | 第37-38页 |
3.2 厦门地区中间户型外部因素调研 | 第38-42页 |
3.2.1 内天井的有无以及内天井和后凹口的相对位置 | 第38-41页 |
3.2.2 前凹口位置 | 第41-42页 |
3.3 厦门地区中间户型内部因素调研 | 第42-51页 |
3.3.1 户型设计形式调研 | 第42-49页 |
3.3.1.1 不同外部形态不同房间布置户型的对比 | 第43-45页 |
3.3.1.2 相似外部形态不同房间布置户型的对比 | 第45-49页 |
3.3.2 阳台墙形式调研 | 第49-51页 |
3.4 相关设置 | 第51-52页 |
3.4.1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51页 |
3.4.2 边界条件设定 | 第51-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户型外部因素对中间户型风环境的影响模拟研究 | 第53-69页 |
4.1 内天井与后凹口的相对位置 | 第53-61页 |
4.1.1 研究模型的设定 | 第53-55页 |
4.1.2 模拟参数的设置 | 第55页 |
4.1.3 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 第55-61页 |
4.2 前凹口位置 | 第61-66页 |
4.2.1 研究模型的设定 | 第61-62页 |
4.2.2 模拟参数的设置 | 第62页 |
4.2.3 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 第62-6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第五章 户型内部因素对中间户型风环境的影响模拟研究 | 第69-95页 |
5.1 户型设计形式 | 第69-79页 |
5.1.1 研究模型的设定 | 第69-71页 |
5.1.2 模拟参数的设置 | 第71-72页 |
5.1.3 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 第72-79页 |
5.2 阳台墙形式 | 第79-86页 |
5.2.1 研究模型的设定 | 第79-80页 |
5.2.2 模拟参数的设置 | 第80页 |
5.2.3 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 第80-86页 |
5.3 其它相关设计策略及优化 | 第86-92页 |
5.3.1 凹口分户墙形式 | 第86-90页 |
5.3.2 门窗开口位置和方向 | 第90-9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2-9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8页 |
6.1 结论 | 第95-97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附录 | 第101-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