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导言 | 第7-16页 |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三、研究的主要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群团改革概述 | 第16-24页 |
第一节 群团组织的定义及作用 | 第16-17页 |
一、群团组织的基本概念 | 第16页 |
二、群团组织的本质特征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群团组织发展的历史演变 | 第17-19页 |
一、群团组织的发展背景 | 第17-18页 |
二、新时期群团组织的主要作用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群团改革开展的背景与意义 | 第19-21页 |
一、群团改革的重要背景 | 第19-20页 |
二、群团改革的准备工作 | 第20-21页 |
第四节 群团改革的理论研究 | 第21-24页 |
一、政府与社会关系模式的研究 | 第21-22页 |
二、对群团改革理论的分析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群团改革试点推进情况与面临的困境 | 第24-36页 |
第一节 群团改革试点工作开展的现状分析 | 第24-31页 |
一、上海改革基本情况 | 第25-28页 |
二、重庆改革基本情况 | 第28-30页 |
三、两市改革整体评价 | 第30-31页 |
第二节 群团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困境 | 第31-36页 |
一、群团组织行政化管理程度高 | 第31-33页 |
二、群团组织职能界定不明确 | 第33-35页 |
三、群团组织的枢纽性作用发挥不足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制约群团改革推进的原因分析 | 第36-43页 |
第一节 政府在处理与社会关系上定位不准确 | 第36-37页 |
一、“全能政府”定位仍未改变 | 第36-37页 |
二、政府履职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 第37页 |
第二节 群团组织角色定位未及时转变 | 第37-40页 |
一、群团组织追求权力的本质未改变 | 第37-38页 |
二、群团组织发展受其“双重性”角色局限 | 第38-40页 |
第三节 一般社会组织发展缓慢阻碍群团枢纽性作用的发挥 | 第40-43页 |
一、对一般社会组织的发展限制过严 | 第40-41页 |
二、对一般社会组织的管理水平不高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深化群团改革的对策研究 | 第43-55页 |
第一节 完善政府在与社会关系中的定位 | 第43-45页 |
一、建设“有限型”政府 | 第43-44页 |
二、政府必须依法履职到位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深化群团组织“社会化”进程 | 第45-48页 |
一、破除群团组织“行政化”管理模式 | 第45-47页 |
二、研究群团下属事业单位“社会化”管理模式 | 第47-48页 |
第三节 探索群团组织工作新机制 | 第48-52页 |
一、建立“自下而上”的工作机制 | 第48-50页 |
二、构建群团组织网络建设的机制 | 第50-51页 |
三、健全群团组织之间的协同机制 | 第51-52页 |
第四节 推进群团组织与一般社会组织协同发展 | 第52-55页 |
一、支持一般社会组织发展壮大 | 第53-54页 |
二、探索群团组织与一般社会组织的合作模式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