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

汉斯·约纳斯责任伦理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论文难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7-19页
        1.3.1 论文难点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3 创新点第18-19页
第2章 汉斯·约纳斯责任伦理思想的产生第19-27页
    2.1 汉斯·约纳斯责任伦理思想产生的学术背景第19-21页
        2.1.1 德国技术伦理的兴起第19-20页
        2.1.2 美国技术伦理的兴起第20-21页
    2.2 汉斯·约纳斯对现代技术的反思第21-27页
        2.2.1 现代技术性质发生改变第22-23页
        2.2.2 传统伦理对现代技术的不适应性第23-25页
        2.2.3 责任伦理产生的必要性第25-27页
第3章 汉斯·约纳斯责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7-38页
    3.1 汉斯·约纳斯责任伦理的新律令第27-28页
        3.1.1 人类对大自然的责任第27-28页
        3.1.2 人类对遥远子孙后代的责任第28页
    3.2 汉斯·约纳斯责任伦理的预测知识第28-33页
        3.2.1 忧惧启迪法第29-30页
        3.2.2 预测的规则第30-32页
        3.2.3 预测知识的特点第32-33页
    3.3 汉斯·约纳斯论责任伦理的实现途径第33-38页
        3.3.1 寻求“力量之上的力量”第33-34页
        3.3.2 对两种社会制度的考察第34-36页
        3.3.3 对乌托邦的批判第36-38页
第4章 汉斯·约纳斯责任伦理思想的哲学论证第38-49页
    4.1 汉斯·约纳斯进行哲学论证的原因第38-41页
        4.1.1 责任律令产生于“人的理念”的本体论第38-39页
        4.1.2 存在对于非存在的优先性第39-40页
        4.1.3 哲学对“存在与应该存在”的解答第40-41页
    4.2 汉斯·约纳斯责任伦理的目的论证第41-46页
        4.2.1 人造事物的目的第41-43页
        4.2.2 自然事物的目的第43-45页
        4.2.3 非主体性存在的目的第45-46页
    4.3 汉斯·约纳斯责任伦理的价值论证第46-49页
        4.3.1 价值的主客观领域第47页
        4.3.2 价值、善与存在第47-49页
第5章 汉斯·约纳斯责任伦理思想的评析第49-56页
    5.1 汉斯·约纳斯责任伦理思想的贡献第49-51页
        5.1.1 促进伦理学关照现实,推进技术伦理学的发展第49-50页
        5.1.2 改变传统伦理学视阈,拓展伦理学的研究范围第50-51页
    5.2 汉斯·约纳斯责任伦理思想存在的不足第51-53页
        5.2.1 未解决“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矛盾第51-52页
        5.2.2 责任伦理实现途径的缺陷第52-53页
    5.3 汉斯·约纳斯责任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第53-56页
        5.3.1 明确科技工作者对社会公众的伦理责任第53-54页
        5.3.2 重视政府及科技管理者的伦理责任第54-55页
        5.3.3 强化企业技术伦理责任第55-56页
结语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战话语的音乐表达:抗战音乐的历史发展、内容呈现及当代价值
下一篇:基因编辑风险的伦理分析及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