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壳管式换热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冰浆流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管程海水-冰晶两相流及壳程淡水单相流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第17-26页 |
2.1 海水-冰晶两相流数学模型 | 第18-23页 |
2.1.1 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 | 第18-21页 |
2.1.2 相间传热传质模型 | 第21页 |
2.1.3 颗粒动力学理论 | 第21-22页 |
2.1.4 湍流模型 | 第22-23页 |
2.2 淡水单相流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2.3 壁面函数 | 第24页 |
2.4 有限体积法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换热器数值模拟及准确性验证 | 第26-39页 |
3.1 壳管式换热器几何模型 | 第26-30页 |
3.1.1 换热器几何建模 | 第26-28页 |
3.1.2 网格划分 | 第28-29页 |
3.1.3 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29-30页 |
3.2 海水-冰晶及淡水物性参数 | 第30-32页 |
3.2.1 海水物性参数 | 第30-31页 |
3.2.2 冰晶物性参数 | 第31页 |
3.2.3 淡水物性参数 | 第31-32页 |
3.3 边界条件设置 | 第32-34页 |
3.3.1 耦合边界条件 | 第32-33页 |
3.3.2 其他边界条件 | 第33-34页 |
3.4 计算求解 | 第34-36页 |
3.4.1 求解设置 | 第34-35页 |
3.4.2 计算求解内容 | 第35-36页 |
3.5 数值模拟的准确性验证 | 第36-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折流板数目对壳程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 | 第39-53页 |
4.1 换热器性能分析方法 | 第39-42页 |
4.1.1 场协同理论分析法 | 第39-40页 |
4.1.2 换热量与流动阻力损失相结合的分析法 | 第40页 |
4.1.3 熵分析法 | 第40-41页 |
4.1.4 j-f因子分析法 | 第41-42页 |
4.2 折流板数目对换热器壳程流动换热的影响 | 第42-51页 |
4.2.1 折流板数目对换热器壳程速度场的影响 | 第42-45页 |
4.2.2 折流板数目对换热器壳程温度场的影响 | 第45-48页 |
4.2.3 折流板数目对换热器壳程压力场的影响 | 第48-50页 |
4.2.4 折流板数目优化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海水-冰晶两相流在换热管内的流动与换热特性 | 第53-77页 |
5.1 换热管进口海水流速对海水-冰晶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 | 第53-64页 |
5.1.1 换热管进口海水流速对冰晶颗粒分布的影响 | 第54-56页 |
5.1.2 换热管进口海水流速对冰晶相变的影响 | 第56-59页 |
5.1.3 换热管进口海水流速对两相流换热特性的影响 | 第59-63页 |
5.1.4 换热管进口海水流速对两相流压降的影响 | 第63-64页 |
5.2 换热管进口含冰率对海水-冰晶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 | 第64-71页 |
5.2.1 换热管进口含冰率对冰晶颗粒分布的影响 | 第64-66页 |
5.2.2 换热管进口含冰率对冰晶相变的影响 | 第66-67页 |
5.2.3 换热管进口含冰率对两相流换热特性的影响 | 第67-70页 |
5.2.4 换热管进口含冰率对两相流压降的影响 | 第70-71页 |
5.3 壳程流体温度对海水-冰晶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 | 第71-75页 |
5.3.1 壳程流体温度对冰晶颗粒分布的影响 | 第72-73页 |
5.3.2 壳程流体温度对冰晶相变的影响 | 第73页 |
5.3.3 壳程流体温度对两相流换热特性的影响 | 第73-75页 |
5.3.4 壳程流体温度对两相流压降的影响 | 第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7-78页 |
6.2 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