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舰船汽轮机组建模基本理论及方法 | 第15-25页 |
2.1 舰船主推进汽轮机组介绍 | 第15-16页 |
2.2 汽轮机组建模原则及建模方法 | 第16-18页 |
2.2.1 建模原则 | 第16页 |
2.2.2 建模方法 | 第16-18页 |
2.3 数学模型的理论基础及常用工质热力性质 | 第18-21页 |
2.3.1 数学模型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3.2 建模常用工质热力性质 | 第21页 |
2.4 建模与仿真工具 SimuWorks 简介 | 第21-24页 |
2.4.1 大型科学计算与仿真引擎 SimuEngine | 第22-23页 |
2.4.2 通用图形化自动建模系统 SimuBuilder | 第23-24页 |
2.4.3 模块资源管理器 SimuManager | 第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舰船主汽轮机组数学建模 | 第25-38页 |
3.1 汽轮机本体模型 | 第25-28页 |
3.1.1 主蒸汽调节阀 | 第25-26页 |
3.1.2 调节级 | 第26页 |
3.1.3 非调节级 | 第26-27页 |
3.1.4 蒸汽膨胀做功 | 第27-28页 |
3.2 推进轴系建模 | 第28-29页 |
3.3 凝汽系统模型 | 第29-32页 |
3.3.1 不可凝结区 | 第30-31页 |
3.3.2 可凝结区 | 第31-32页 |
3.3.3 凝水区 | 第32页 |
3.3.4 循环水的出口温度 | 第32页 |
3.4 除氧设备模型 | 第32-34页 |
3.4.1 除氧压力 | 第33页 |
3.4.2 除氧水箱水位 | 第33-34页 |
3.5 管道流网及调节阀模型 | 第34-37页 |
3.5.1 管道流网模型 | 第34-36页 |
3.5.2 调节阀 | 第36-37页 |
3.5.3 PID控制 | 第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基于 SimuWorks 的仿真实现 | 第38-62页 |
4.1 基于 SimuWorks 的系统模型搭建 | 第38-42页 |
4.2 模型静态特性分析 | 第42-49页 |
4.3 模型动态特性试验 | 第49-57页 |
4.3.1 全速工况动态仿真试验 | 第49-50页 |
4.3.2 降工况扰动试验 | 第50-53页 |
4.3.3 减速及倒车工况扰动试验 | 第53-54页 |
4.3.4 凝汽器及除氧设备动态仿真试验 | 第54-57页 |
4.4 模型置信度评估 | 第57-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基于仿真模型的主汽轮机组运行优化 | 第62-73页 |
5.1 机组运行优化模型 | 第62-65页 |
5.1.1 机组运行经济性分析 | 第62-63页 |
5.1.2 机组热耗率与最优初压数学模型 | 第63-65页 |
5.2 磷虾群优化算法模型 | 第65-68页 |
5.3 机组最优初压计算与分析 | 第68-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总结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9页 |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79页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