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国内贸易经济论文--服务业论文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导论第10-14页
    1.1 选题缘由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方案第11-13页
        1.3.1 研究思路第11页
        1.3.2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3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4 研究框架第13页
    1.4 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2章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第14-22页
    2.1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范围划分第14-15页
    2.2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产业特征第15-17页
        2.2.1 具备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特征第15-16页
        2.2.2 具备数字信息化产品的特征第16页
        2.2.3 具备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第16页
        2.2.4 具备高度竞争和产业集聚的特征第16-17页
    2.3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概况第17-22页
        2.3.1 行业规模呈稳中趋缓的态势第17-18页
        2.3.2 产业结构呈服务化的发展趋势第18-20页
        2.3.3 软件出口总额缓速增长第20页
        2.3.4 中西部发展步伐加快,东部保持平稳第20-21页
        2.3.5 中心城市软件业持续领先发展第21-22页
第3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第22-32页
    3.1 生产率的定义第22-23页
    3.2 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历程第23-24页
    3.3 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应用第24-27页
        3.3.1 全要素生产率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分析第25-26页
        3.3.2 宏观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第26页
        3.3.3 不同国家全要素生产率比较分析第26-27页
    3.4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第27-28页
    3.5 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第28-31页
        3.5.1 人力资源水平第28页
        3.5.2 研究开发能力第28-29页
        3.5.3 产业集聚状况第29-30页
        3.5.4 对外开放程度第30-31页
    3.6 文献评述第31-32页
第4章 全要素生产率估算第32-42页
    4.1 全要生产率的测算方法选择第32-33页
    4.2 DEA-MALMQUIST指数法第33-34页
    4.3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第34页
    4.4 指标选取及数据处理第34-36页
        4.4.1 产出指标第34-35页
        4.4.2 投入指标第35-36页
    4.5 建立估算模型第36-37页
    4.6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37-42页
        4.6.1 总体分析第37-38页
        4.6.2 区域分析第38-41页
        4.6.3 实证结果总结第41-42页
第5章 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第42-57页
    5.1 理论模型的建立第42-43页
    5.2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第43-44页
    5.3 面板数据平稳性检验第44-45页
    5.4 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第45-48页
        5.4.1 模型的种类第45-46页
        5.4.2 模型的选择第46-48页
    5.5 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分析第48-57页
        5.5.1 固定效应估计第48-49页
        5.5.2 影响因素系数估计第49-51页
        5.5.3 模型回归方程及分析第51-57页
第6章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对策与建议第57-61页
    6.1 企业层面建议第57-58页
        6.1.1 建立合理的人才管理体系第57页
        6.1.2 科研创新和流程标准化并重第57-58页
        6.1.3 树立品牌形象和完善服务水平第58页
    6.2 行业层面建议第58页
    6.3 政府层面建议第58-61页
        6.3.1 重点推进西部地区各项建设第58-59页
        6.3.2 促进产业集聚发挥正面效应第59页
        6.3.3 拓展境外市场和升级价值链地位第59-60页
        6.3.4 加强法律保护和金融体系支持第60-61页
总结第61-63页
    1. 研究的主要结论第61-62页
    2. 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致谢第68-69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客户价值的互联网家装客户细分及服务策略研究
下一篇:品牌共享单车使用意愿研究--基于解构计划行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