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写词 | 第12-13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1.1 重金属污染 | 第13-17页 |
1.1.1 重金属 | 第13页 |
1.1.2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 第13-15页 |
1.1.3 水体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定义 | 第15-16页 |
1.1.4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 第16页 |
1.1.5 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 | 第16-17页 |
1.2 重金属污水的处理方法 | 第17-19页 |
1.2.1 离子交换 | 第17页 |
1.2.2 化学法 | 第17-18页 |
1.2.3 电化学处理法 | 第18页 |
1.2.4 生物吸附法 | 第18-19页 |
1.3 小球藻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1.3.1 小球藻 | 第19-20页 |
1.3.2 小球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3.3 藻类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1.3.4 Cd~(2+)和Cr~(3+)对藻类的影响 | 第22-26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第2章 普通小球藻对镉和铬离子的吸附作用 | 第27-40页 |
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7-30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2.1.2 藻种的培养基 | 第27-28页 |
2.1.3 培养条件 | 第28页 |
2.1.4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2.1.5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2.1.6 指标的测定及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2.2 结果及分析 | 第30-38页 |
2.2.1 不同处理条件下小球藻的生物量 | 第30-31页 |
2.2.2 不同培养条件下小球藻对重金属Cd~(2+)和Cr~(3+)的吸附量 | 第31-32页 |
2.2.3 不同浓度的Cd~(2+)和Cr~(3+)胁迫对小球藻生物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2.2.4 不同重金属浓度、不同温度下小球藻对Cd~(2+)和Cr~(3+)的吸附率 | 第33-35页 |
2.2.5 pH对小球藻吸附Cd~(2+)和Cr~(3+)的影响 | 第35页 |
2.2.6 复合与单一重金属处理下小球藻吸附率比较 | 第35-37页 |
2.2.7 重金属复合处理下小球藻对 Cd~(2+)和 Cr~(3+)吸附率的比较 | 第37-38页 |
2.3 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镉和铬复合胁迫对普通小球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40-54页 |
3.1 材料及方法 | 第40-43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3.1.2 培养条件 | 第40-41页 |
3.1.3 实验试剂 | 第41页 |
3.1.4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3.1.5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3.2 结果及分析 | 第43-51页 |
3.2.1 小球藻生长状况的变化 | 第43-45页 |
3.2.2 小球藻渗透调节物的变化 | 第45-48页 |
3.2.3 小球藻膜透性的变化 | 第48-49页 |
3.2.4 活性氧及其防御系统的变化 | 第49-51页 |
3.3 小结 | 第51-54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