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问题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应急物资储备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需求预测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方法概述 | 第17-21页 |
2.1 遗传算法 | 第17-18页 |
2.1.1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 第17页 |
2.1.2 遗传算法基本流程 | 第17-18页 |
2.1.3 NSGA-Ⅱ算法特点 | 第18页 |
2.2 灰色预测模型 | 第18-20页 |
2.2.1 灰色预测模型建模原理 | 第18页 |
2.2.2 灰色预测模型建模过程 | 第18-20页 |
2.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20页 |
2.3.1 模糊综合评价基本原理 | 第20页 |
2.3.2 模糊综合评价一般步骤 | 第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电网企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介绍 | 第21-25页 |
3.1 电网企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现状 | 第21-22页 |
3.1.1 国家电网公司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现状 | 第21页 |
3.1.2 南方电网公司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现状 | 第21-22页 |
3.2 电网企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应急处置程序 | 第22页 |
3.3 电网企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功能 | 第22页 |
3.4 电网企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特点 | 第22-23页 |
3.5 电网企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物资储备种类及方式 | 第23-24页 |
3.6 电网企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物资储备要求 | 第2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4章 省级电网企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选址与规模研究 | 第25-35页 |
4.1 省级电网企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选址 | 第25-29页 |
4.1.1 原有选址存在的问题 | 第25页 |
4.1.2 选址的目标 | 第25-26页 |
4.1.3 选址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4.1.4 模型求解 | 第27-29页 |
4.2 省级电网企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规模 | 第29-34页 |
4.2.1 思路和方法 | 第29-31页 |
4.2.2 运营期最大供电负荷预测 | 第31-32页 |
4.2.3 计算应急物资需求 | 第32-33页 |
4.2.4 计算应急物资储备中心规模 | 第33-3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5章 省级电网企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物资储备量配置研究 | 第35-42页 |
5.1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35页 |
5.2 应急物资需求数量的预测 | 第35-36页 |
5.3 应急物资分类方法的选择 | 第36-37页 |
5.4 应急物资分类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7-38页 |
5.5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8-40页 |
5.6 模糊综合评价 | 第40-41页 |
5.7 确定储备数量 | 第41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6章 省级电网企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功能区布置及设备选择 | 第42-50页 |
6.1 省级电网企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功能区布置 | 第42-47页 |
6.1.1 功能区布置的目标 | 第42页 |
6.1.2 功能区布置的原则 | 第42-43页 |
6.1.3 功能区布置方法 | 第43页 |
6.1.4 SLP法在省级电网企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布置中的应用 | 第43-47页 |
6.2 省级电网企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设备选择 | 第47-49页 |
6.2.1 设备选择的原则 | 第47页 |
6.2.2 装卸搬运设备的选择 | 第47-48页 |
6.2.3 存储设备的选择 | 第48-4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7章 算例分析 | 第50-57页 |
7.1 NX省电网概况 | 第50-51页 |
7.2 NX省电网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选址 | 第51-52页 |
7.3 NX省电网应急物资储备中心规模 | 第52-54页 |
7.3.1 运营期最大供电负荷预测 | 第52-53页 |
7.3.2 计算应急物资需求 | 第53页 |
7.3.3 计算应急物资储备中心规模 | 第53-54页 |
7.4 NX省电网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应急物资储备量配置 | 第54-56页 |
7.4.1 应急物资需求数量预测 | 第54-55页 |
7.4.2 确定综合评定值 | 第55-56页 |
7.4.3 确定储备数量 | 第56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8.1 论文总结 | 第57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