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8页 |
第一章 符瑞概说 | 第18-58页 |
第一节 符瑞思想的源起 | 第18-21页 |
第二节 符瑞思想的发展 | 第21-32页 |
一、五德与符瑞 | 第21-25页 |
二、五色与符瑞 | 第25-29页 |
三、方术与符瑞——以《宋书·符瑞志》为例 | 第29-32页 |
第三节 唐代符瑞 | 第32-58页 |
一、先唐统治者对符瑞的态度 | 第32-34页 |
二、先唐士人对符瑞的批判 | 第34-38页 |
三、唐统治者对符瑞的态度 | 第38-41页 |
四、唐百官进献符瑞的章法 | 第41-45页 |
五、唐士人对符瑞的态度 | 第45-47页 |
六、唐代政治与符瑞——以武则天称帝与S.6502《大云经疏》中的符瑞思想为中心 | 第47-58页 |
第二章 张议潮时期的敦煌符瑞 | 第58-105页 |
第一节 去蕃归唐的政治背景 | 第58-61页 |
第二节 君臣同德的符瑞主题 | 第61-66页 |
第三节 敦煌文书P.3554V°所列的张议潮符瑞与中央政权的认可 | 第66-78页 |
一、龙兴紫盖 | 第66-70页 |
二、阵上回风 | 第70-72页 |
三、击添雷雹 | 第72-74页 |
四、嘉禾合颖,麦莠(秀)两岐 | 第74-76页 |
五、苽瓠同心,梨杏孪结 | 第76-78页 |
第四节 敦煌文书P.3554V°所列的张议潮符瑞与敦煌民间信仰 | 第78-90页 |
一、水神信仰:引道神人,祭水河边 | 第78-81页 |
二、庚申信仰:池现圣鸟 | 第81-84页 |
三、蚕神信仰:野蚕成茧 | 第84-88页 |
四、密教信仰:观音独煞 | 第88-90页 |
第五节 敦煌文书P.3554V°所列的张议潮符瑞与地方政权的构建 | 第90-105页 |
一、气运冲星 | 第91-94页 |
二、长幼歌谣 | 第94-98页 |
三、草上阳晞,变成甘露 | 第98-101页 |
四、佛晃神光,呈祥表瑞 | 第101-105页 |
第三章 三姓争权时的敦煌符瑞 | 第105-116页 |
第一节 大族林立的政治背景 | 第105-108页 |
第二节 《张淮深碑》中的符瑞灾异化 | 第108-110页 |
第三节 李氏掌权时的“女主”符瑞 | 第110-116页 |
一、庆山之瑞 | 第111-112页 |
二、九尾狐之瑞 | 第112-116页 |
第四章 金山国时期的敦煌符瑞 | 第116-161页 |
第一节 金山国立国前的政治背景 | 第116-118页 |
第二节 从五德相生看金山国的立国时间 | 第118-128页 |
第三节 张承奉建国前所做的准备 | 第128-135页 |
一、望气与称帝:青光 | 第128-130页 |
二、谶纬与称帝:赤符 | 第130-132页 |
三、感生与称帝:流虹绕电 | 第132-133页 |
四、异相与称帝:相与尧同 | 第133-135页 |
第四节 《白雀歌》中的金山国符瑞 | 第135-161页 |
第五章 曹氏归义军时期的敦煌符瑞 | 第161-185页 |
第一节 曹氏归义军时期的政治环境 | 第161-167页 |
第二节 曹议金时期的白鹰之瑞 | 第167-174页 |
一、S.1655V《白鹰诗》的创造年代 | 第167-169页 |
二、白鹰之瑞所体现的归义军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 第169-172页 |
三、白鹰之瑞体现的归义军胡汉政权 | 第172-174页 |
第三节 曹元忠时期的敦煌符瑞 | 第174-178页 |
一、《发愿文》中的符瑞 | 第174-176页 |
二、壁画中的符瑞 | 第176-178页 |
第四节 曹延禄时期的敦煌符瑞 | 第178-185页 |
一、符瑞中的政治意义 | 第178-181页 |
二、僧侣献瑞与世俗佛教 | 第181-185页 |
结语 | 第185-18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89-192页 |
附录 | 第192-232页 |
附录一:先唐时期正史中所载的符瑞品目表 | 第192-224页 |
附录二:与本论文有关的图像资料 | 第224-232页 |
图版目录 | 第232-233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233-234页 |
致谢 | 第234-2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