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产蛋白酶混合菌系构建及其对碱性发酵剩余污泥菌群组成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城市污泥面临的问题第10-11页
    1.2 剩余污泥碱性发酵产酸的研究第11-12页
        1.2.1 污泥碱性发酵产酸的原理第11页
        1.2.2 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1.3 PCR-DGGE技术第12-14页
        1.3.1 DGGE简介第12页
        1.3.2 PCR-DGGE技术在生物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第12-13页
        1.3.3 PCR-DGGE技术在活性污泥研究中的应用第13-14页
    1.4 挥发性脂肪酸的测定第14-15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5页
    1.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17-32页
    2.1 试验材料第17-21页
        2.1.1 供试材料第17页
        2.1.2 主要试剂及配制第17-18页
        2.1.3 培养基及试剂盒第18-20页
        2.1.4 PCR所用引物第20页
        2.1.5 主要仪器设备第20-21页
    2.2 试验方法第21-32页
        2.2.1 厌氧菌的分离与纯化第21-22页
        2.2.2 蛋白酶产生菌的初筛第22页
        2.2.3 蛋白酶产生菌的复筛第22-23页
        2.2.4 蛋白酶产生菌产酶条件的研究第23-26页
        2.2.5 剩余污泥碱性厌氧发酵试验第26页
        2.2.6 VFAs的测定第26页
        2.2.7 利用16SrDNA进行功能菌的系统发育分析第26-30页
        2.2.8 DGGE条件优化第30页
        2.2.9 DGGE方法检测第30页
        2.2.10 DGGE图谱分析第30-32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第32-66页
    3.1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第32页
    3.2 蛋白酶产生菌的初筛第32页
    3.3 两株蛋白酶产生菌的菌株鉴定第32-36页
        3.3.1 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鉴定第32-33页
        3.3.2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第33-34页
        3.3.3 基因测序与分析结果第34-36页
    3.4 蛋白酶产生菌的复筛第36-42页
        3.4.1 酪氨酸标准曲线的制定第36页
        3.4.2 两株蛋白酶产生菌酶活力的初步测定第36页
        3.4.3 两株蛋白酶产生菌发酵条件确定第36-39页
        3.4.4 发酵条件的正交试验第39-40页
        3.4.5 验证试验第40页
        3.4.6 产酶培养基成分的优化第40-42页
        3.4.7 验证试验第42页
    3.5 剩余污泥碱性VFAs的测定第42-47页
        3.5.1 碱性发酵剩余污泥基因组的提取第44-45页
        3.5.2 剩余污泥细菌的巢式PCR扩增结果第45-46页
        3.5.3 PCR扩增产物纯化回收结果第46-47页
    3.6 DGGE条件优化第47-49页
        3.6.1 凝胶变性剂浓度的确定第47-48页
        3.6.2 纯化对DGGE图谱的影响第48-49页
        3.6.3 DGGE电泳时间的确定第49页
    3.7 DGGE电泳及其图谱分析第49-66页
        3.7.1 连续发酵的原泥DGGE图谱及分析第49-53页
        3.7.2 连续碱性发酵剩余污泥DGGE图谱及分析第53-57页
        3.7.3 接入混合菌的碱性发酵剩余污泥DGGE图谱及分析第57-61页
        3.7.4 DGGE图谱综合分析第61-66页
第4章 讨论第66-70页
    4.1 课题背景第66页
    4.2 高产蛋白酶菌株筛选的研究意义第66-67页
    4.3 不同发酵阶段剩余污泥中细菌种群的变化第67-68页
    4.4 DGGE法分析剩余污泥微生物多样性的可行性探讨第68页
    4.5 挥发酸测定的必要性第68-70页
第5章 结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9页
致谢第79-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烟台地区葡萄根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促生效应的研究
下一篇:黑木相思根瘤菌系统发育研究及新种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