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10-19页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2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6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6-17页
    四、研究创新点第17-19页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基础第19-27页
    第一节 概念界定第19-21页
        一、政府公信力第19-20页
        二、地方政府公信力第20页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第20-21页
    第二节 理论基础第21-27页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1-23页
        二、整体性治理理论第23-25页
        三、数字治理理论第25-27页
第二章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政府公信力问卷调查第27-36页
    第一节 问卷调查设计与说明第27-29页
        一、问卷设计第27-28页
        二、问卷说明第28-29页
    第二节 问卷数据分析第29-34页
        一、公众的行为认知与政治参与情况第29-31页
        二、被调查者对地方政府的满意程度第31-32页
        三、影响公众对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价的因素第32-34页
    第三节 问卷调查小结第34-36页
        一、公众互联网政治参与缺位第34页
        二、公众对地方政府信任度较低第34-35页
        三、互联网影响公众对地方政府公信力判断第35-36页
第三章 互联网中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表现与成因分析第36-47页
    第一节 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表现第36-40页
        一、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第36-38页
        二、公共信息透明度低第38-39页
        三、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与连续性第39-40页
    第二节 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成因第40-47页
        一、地方政府互联网思维不足第40-41页
        二、地方政府与公众缺乏互动第41-42页
        三、地方政府部分官员行为失范第42-43页
        四、地方政府网络建设能力欠缺第43-45页
        五、互联网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放大扭曲作用第45-47页
第四章 国外地方政府提升公信力的经验借鉴第47-52页
    第一节 国外地方政府升公信力的经验第47-49页
        一、英国地方政府扩大公民参与第47-48页
        二、澳大利亚地方政府公开政务信息第48-49页
        三、美国地方政府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第49页
    第二节 国外地方政府升公信力的启示第49-52页
        一、强化公共服务理念第49-50页
        二、促进地方政府工作透明化第50-51页
        三、改善地方政府绩效第51-52页
第五章 提升互联网背景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建议第52-64页
    第一节“互联网+政务”推动改革第52-56页
        一、树立“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第53页
        二、构建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第53-54页
        三、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第54-56页
    第二节 增强互联网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第56-58页
        一、树立互联网危机管理意识第56-57页
        二、建立互联网危机处理体系第57-58页
    第三节 多渠道升公众参与能力第58-60页
        一、开展互联网政治教育第58-59页
        二、拓宽互联网民意表达渠道第59-60页
        三、及时反馈公众诉求第60页
    第四节 引导网络舆论与自媒体良性发展第60-64页
        一、促进网络舆论发挥正面作用第61-62页
        二、积极应对自媒体时代第62-64页
结语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致谢第69-70页
附录第70-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益孵化器运行困境及原因分析--以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
下一篇:支持型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以W机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