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论文

人的类本质与财产分配的关系研究—从马克思《人类学笔记》出发

内容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导论第7-15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7-8页
    二、文献综述第8-12页
        (一) 国外《人类学笔记》文献研究第8-9页
        (二) 国内《人类学笔记》文献研究第9-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13页
    四、研究的创新与意义第13-15页
        (一) 研究创新第13页
        (二) 本研究的意义第13-15页
第一章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认识人的类本质和财产分配关系第15-22页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研究第16-19页
        (一)《1844年经济学手稿》从人的类本质到异化劳动下的私有财产第16-17页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人学思想路径第17-19页
    二、马克思关于财产和私有制研究第19-22页
        (一)社会交往和家庭模式对私有制的影响第19-20页
        (二)“财产”中属人的特性第20-22页
第二章 《人类学笔记》中人的类本质和财产的问题第22-28页
    一、《人类学笔记》中人的内涵第22-23页
    二、《人类学笔记》中财产分配问题第23-25页
    三、马克思论人的类本质和财产的内在逻辑关系第25-28页
第三章 《人类学笔记》中人的类本质与财产的私有性两者关系的对立点第28-36页
    一、在家庭财产分配中人的冲突第28-32页
        (一) 婚姻模式变化下亲属关系和财产继承分配的冲突第28-31页
        (二) 家庭财产与农村公社的冲突第31-32页
    二、人的社会性与公社私有化的冲突第32-36页
        (一) 原始公社中公有财产所有制度与财产私有化的辩证关系第32-34页
        (二) 在生产方式变动下的财产关系第34-36页
第四章 《人类学笔记》中人的类本质与财产的私有性两者关系的交融点第36-47页
    一、印度农村公社中人的类本质和财产的交融第36-39页
    二、财产制度与社会稳定在国家起源中的体现第39-41页
        (一) 国家起源中财产和社会关系的变化第39-40页
        (二) 私有财产保护与社会体制稳定第40-41页
    三、《人类学笔记》中东方国家的思考与卡夫丁峡谷理论第41-47页
        (一) 卡夫丁峡谷的理论环境第41-42页
        (二) 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基本内容第42-44页
        (三) 卡夫丁峡谷理论与《人类学笔记》中东方国家的联系第44-47页
结语与展望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工作介入--以广州市S街为例
下一篇:城镇化背景下“新城”变“空城”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