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导论 | 第14-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5-16页 |
1.4 拟创新点 | 第16-17页 |
2.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2.1 主观幸福感研究 | 第17-20页 |
2.1.1 主观幸福感定义 | 第17页 |
2.1.2 主观幸福感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2.1.3 主观幸福感测量 | 第18-19页 |
2.1.4 女教师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2.2 工作倦怠研究 | 第20-25页 |
2.2.1 工作倦怠定义 | 第20-21页 |
2.2.2 工作倦怠理论 | 第21-23页 |
2.2.3 工作倦怠测量 | 第23-24页 |
2.2.4 教师工作倦怠研究 | 第24-25页 |
2.3 国内外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研究 | 第25-27页 |
2.4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 第27-29页 |
3.研究设计 | 第29-34页 |
3.1 研究问题 | 第29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9页 |
3.3 研究对象 | 第29-30页 |
3.4 研究方法与工具 | 第30-33页 |
3.4.1 问卷的选择 | 第31-32页 |
3.4.2 案例访谈 | 第32页 |
3.4.3 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3.5 研究思路及路线图 | 第33-34页 |
4.数据分析与结果 | 第34-45页 |
4.1 描述性分析 | 第34-35页 |
4.1.1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女教师主观幸福感总体特征 | 第34页 |
4.1.2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女教师工作倦怠总体特征 | 第34-35页 |
4.2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男女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倦怠比较分析 | 第35页 |
4.3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女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倦怠各在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 第35-42页 |
4.3.1 婚姻状况差异 | 第35-37页 |
4.3.2 年龄差异 | 第37-38页 |
4.3.3 职称差异 | 第38-40页 |
4.3.4 教龄差异 | 第40-42页 |
4.4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女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分析 | 第42页 |
4.5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女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倦怠的回归分析 | 第42-45页 |
4.5.1 情绪衰竭与主观幸福感间回归分析 | 第43页 |
4.5.2 去个性化与主观幸福感间回归分析 | 第43页 |
4.5.3 低成就感与主观幸福感间回归分析 | 第43-44页 |
4.5.4 倦怠总分与主观幸福感间回归分析 | 第44-45页 |
5.案例访谈与分析 | 第45-50页 |
5.1 受访者基本信息 | 第45页 |
5.2 案例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5.3 案例总结 | 第49-50页 |
6.讨论 | 第50-58页 |
6.1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女教师主观幸福感状况 | 第50-53页 |
6.1.1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女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概况 | 第50页 |
6.1.2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女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第50-53页 |
6.2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女教师工作倦怠状况 | 第53-55页 |
6.2.1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女教师工作倦怠的总体概况 | 第53页 |
6.2.2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女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 | 第53-55页 |
6.3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男女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倦怠的比较状况 | 第55页 |
6.4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女教师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 | 第55-58页 |
6.4.1 情绪衰竭与主观幸福感 | 第56页 |
6.4.2 去个性化与主观幸福感 | 第56-57页 |
6.4.3 低成就感与主观幸福感 | 第57页 |
6.4.4 工作倦怠总分与主观幸福感 | 第57-58页 |
7.总结与展望 | 第58-61页 |
7.1 结论 | 第58-59页 |
7.2 对策 | 第59-60页 |
7.3 提议与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