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建行小企业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2 小企业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0页 |
2.1 小企业授信业务理论综述 | 第16-17页 |
2.1.1 小企业授信业务概念 | 第16页 |
2.1.2 授信风险理论概述 | 第16-17页 |
2.2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理论 | 第17-20页 |
2.2.1 授信风险管理含义 | 第17-18页 |
2.2.2 授信风险管理体系 | 第18-20页 |
3 阜新建行小企业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 第20-28页 |
3.1 阜新建行小企业授信业务概况 | 第20-24页 |
3.1.1 阜新建行基本情况介绍 | 第20页 |
3.1.2 阜新建行小企业授信业务流程 | 第20-23页 |
3.1.3 阜新建行小企业授信业务现状 | 第23-24页 |
3.2 阜新建行小企业授信业务存在的风险 | 第24-28页 |
3.2.1 外部风险 | 第24-26页 |
3.2.3 内部风险 | 第26-28页 |
4 阜新建行小企业授信业务风险管理调查分析 | 第28-49页 |
4.1 调查过程 | 第28-29页 |
4.1.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8页 |
4.1.2 调查对象 | 第28-29页 |
4.1.3 调查实施过程 | 第29页 |
4.2 调查统计与分析 | 第29-47页 |
4.2.1 授信风险管理制度分析 | 第29-33页 |
4.2.2 授信业务流程评价 | 第33-38页 |
4.2.3 授信从业人员评价 | 第38-44页 |
4.2.4 授信风险监管系统评价 | 第44-47页 |
4.2.5 效度和信度检测 | 第47页 |
4.3 调查结论 | 第47-49页 |
5 阜新建行小企业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9-53页 |
5.1 授信风险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49-50页 |
5.1.1 授信风险管理 | 第49-50页 |
5.2 授信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5.2.1 组织分工与人员配备 | 第50页 |
5.2.2 贷后管理体制 | 第50-51页 |
5.3 授信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51页 |
5.3.1 培训机制 | 第51页 |
5.3.2 激励和约束机制 | 第51页 |
5.4 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51-53页 |
6 阜新建行小企业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 第53-59页 |
6.1 加强授信风险流程管理 | 第53-54页 |
6.1.1 强化贷前风险控制环节 | 第53页 |
6.1.2 严控贷中管理条件 | 第53-54页 |
6.1.3 加强贷后监督管理 | 第54页 |
6.2 优化组织结构 | 第54-56页 |
6.2.1 责任落实到岗到人、设计责任追究体系 | 第55页 |
6.2.2 建立通畅的业务审批流程机制 | 第55页 |
6.2.3 提高授信审批的独立性 | 第55页 |
6.2.4 强化操作风险与内控合规管理 | 第55-56页 |
6.3 加强人员培训,健全激励和考核机制 | 第56-57页 |
6.3.1 加强授信从业人员培训和学习 | 第56页 |
6.3.2 健全激励机制 | 第56-57页 |
6.3.3 完善考核机制 | 第57页 |
6.4 构建授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 第57-5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7.1 结论 | 第59页 |
7.2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A 关于阜新建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调查问卷 | 第63-68页 |
作者简历 | 第68-7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