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0.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0.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页 |
0.1.2 论文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0.1.3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0.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0.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0.3 论文研究方法、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4-17页 |
0.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0.3.2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5-16页 |
0.3.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0.4 本文创新和不足 | 第17-18页 |
1 保险业理论概述及促进经济增长机理分析 | 第18-26页 |
1.1 保险业发展的内涵 | 第18-20页 |
1.2 衡量保险业发展的指标分析 | 第20-21页 |
1.3 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 第21-26页 |
1.3.1 金融系统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 | 第21-23页 |
1.3.2 保险业风险转移及经济补偿功能与长期经济增长 | 第23-24页 |
1.3.3 保险业风险转移及经济补偿功能与长期经济增长 | 第24页 |
1.3.4 保险业社会管理功能与长期经济增长 | 第24-26页 |
2 辽宁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6-35页 |
2.1 辽宁保险业规模现状 | 第26-27页 |
2.2 辽宁保险业发展水平现状 | 第27-28页 |
2.3 辽宁保险业市场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2.4 辽宁保险业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 第29-30页 |
2.5 辽宁省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统计描述 | 第30-35页 |
3 辽宁保险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 第35-46页 |
3.1 直接效应的计量回归模型实证分析 | 第35-39页 |
3.1.1 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35-36页 |
3.1.2 回归分析 | 第36-37页 |
3.1.3 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 第37-38页 |
3.1.4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8页 |
3.1.5 简单回归方法的评价 | 第38-39页 |
3.2 直接效应的两部门模型实证分析 | 第39-46页 |
3.2.1 两部门模型 | 第39-40页 |
3.2.2 对方程结构模型的解释 | 第40-41页 |
3.2.3 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介绍 | 第41-42页 |
3.2.4 回归分析 | 第42-44页 |
3.2.5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4 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 第46-51页 |
4.1 结论 | 第46页 |
4.2 辽宁保险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46-51页 |
4.2.1 引导保险消费行为 | 第46-48页 |
4.2.2 建立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机制 | 第48-49页 |
4.2.3 积极引育保险人才,不断提高保险就业率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