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控制权私利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与实证检验--基于制度与伦理的二维视角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7页
1 引言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第14-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框架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6-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页
        1.4.2 技术路线第16-17页
    1.5 研究创新点第17-19页
2 理论回顾第19-33页
    2.1 控制权私利的理论基础第19-22页
        2.3.1 委托代理问题与两权分离理论第19-20页
        2.3.2 不完全契约理论与剩余控制权第20-21页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1-22页
    2.2 控制权私利的制度基础第22-24页
    2.3 控制权私利的实证与伦理视角研究第24-29页
    2.4 控制权私利测量方法的演进第29-31页
    2.5 文献述评第31-33页
3 机理分析与研究设计第33-48页
    3.1 控制权私利形成的动态过程分析第33-37页
        3.1.1 控制权收益的二阶段配置是大股东控制私利形成的制度基础第33-34页
        3.1.2 控制权收益初次配置的边界位置决定大股东获取控制权私利的动机第34-35页
        3.1.3 控制权收益二次配置的边界形态决定大股东获取控制权私利的方式第35-37页
    3.2 控制权私利形成中的主体行为分析第37-39页
    3.3 控制权私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第39-43页
    3.4 研究方法第43-48页
        3.4.1 变量定义和描述第43-47页
        3.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第47-48页
4 实证检验第48-82页
    4.1 描述性统计第48-49页
    4.2 相关分析第49-51页
    4.3 回归分析第51-72页
        4.3.1 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水平与控制权私利第53-59页
        4.3.2 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水平与企业绩效第59-63页
        4.3.3 控制权私利与企业绩效第63-67页
        4.3.4 调节效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第67-72页
    4.4 实证结论第72-76页
    4.5 实证评论第76-78页
    4.6 政策建议第78-82页
5 考虑伦理视角下的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模式研究第82-97页
    5.1 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策略:主体特征与情境因素适配第83-86页
        5.1.1 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导致的四种典型结果第83-84页
        5.1.2 主体特征与环境适配下的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策略第84-85页
        5.1.3 “掏空”策略下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法—理—情”特征第85-86页
    5.2 大股东控制权私利决策:伦理困境与行为模式第86-88页
    5.3 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模式:案例解析和行为启示第88-94页
        5.3.1 违法违规的“闯红灯模式”第88-90页
        5.3.2 可能并不违规的“擦边球模式”第90-92页
        5.3.3 形式上并不违规的“蚕食者模式”第92-93页
        5.3.4 不同案例的启示第93-94页
    5.4 结论与进一步讨论第94-9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7-102页
    6.1 研究结论第97-99页
    6.2 研究展望第99-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宁省保险业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下一篇:陕西民间布艺造型及技艺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