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扬琴艺术的相互借鉴与发展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7-8页 |
一、中外扬琴概况 | 第8-15页 |
(一)扬琴起源说 | 第8-10页 |
1.中国说 | 第8-9页 |
2.欧洲说 | 第9页 |
3.古波斯、亚述古国说 | 第9页 |
4.南亚印度说 | 第9-10页 |
(二)世界扬琴体系 | 第10-15页 |
1.欧洲扬琴体系 | 第10-11页 |
2.南亚—西亚体系 | 第11-12页 |
3.中国体系 | 第12-15页 |
二、中外扬琴艺术的借鉴与发展 | 第15-37页 |
(一)中外扬琴艺术交流概述 | 第15-18页 |
1.世界扬琴协会简介 | 第15-17页 |
2.中外扬琴艺术交流概况 | 第17-18页 |
(二)中外扬琴艺术的比较 | 第18-32页 |
1.形制的比较 | 第18-25页 |
2.演奏工具及技巧的比较 | 第25-27页 |
3.演奏风格的比较 | 第27-29页 |
4.应用的比较 | 第29-31页 |
5.教学的比较 | 第31-32页 |
6.美学意义与审美情趣的比较 | 第32页 |
(三)中外扬琴艺术交流及相互借鉴 | 第32-37页 |
1.乐器改革 | 第32-33页 |
2.中国扬琴作品移植与改编 | 第33-34页 |
3.扬琴演奏 | 第34-36页 |
4.对扬琴演奏工具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三、对中国扬琴艺术未来发展的展望 | 第37-39页 |
(一)形制上的探索有待深入 | 第37页 |
(二)作品创作上的创新永无止境 | 第37-38页 |
(三)走向世界舞台的目标引领发展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附录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